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X、Y、Z、W为1~18号中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已知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W、X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8.
(1)写出元素的名称:X
 
,Z
 

(2)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Y
 
,W
 

(3)写出X的最高价氧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这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酸性最强的是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则分别位于第ⅠA族、IVA族、ⅤA族、ⅧA族,核电荷数按照Y、Z、X、W的顺序增大.已知Y与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均为2,则X为C元素,Z为N元素,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分别为Cl元素、Na元素,则Y为Si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X、Y、Z、W为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最高正价依次为+1、+3、+5、+7,则分别位于第ⅠA族、ⅢA族、ⅤA族、ⅧA族,核电荷数按照Z、X、Y、W的顺序增大.已知Z的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为2,则Z为N元素,W、X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分别为Cl元素、Na元素,则Y为Al元素,
(1)X为钠,Z为氮;
故答案为:钠,氮;
(2)Y为Si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W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Na2O,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3,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NO3=2NaNO3+H20;
故答案为:Na2O+2HNO3=2NaNO3+H20;
(3)X、Y、Z、W分别为:Na、Al、N、Cl,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可知:Na>Al>Cl>N,故答案为:Na>Al>Cl>N;
(4)W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5)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碱性最强的是NaOH,酸性最强的是HClO4
故答案为:NaOH;HClO4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金晶体是面心立方晶格(如图所示).金的原子半径为A pm,金的密度表达式为
 
g?cm-3.(1pm=10-10 cm,Au相对原子质量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mL 18mol/L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加入水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胶头滴管外,还需的玻璃仪器有
 
 
 

②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③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④在该实验中,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代号).
a.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待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c.转移前应将使用的容量瓶烘干
d.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⑤若定容时不小心使液面超过了刻度线,应采取的措施是
 

(2)乙:用100ml 量筒量取20ml 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
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湖泊底部为石灰石(CaCO3)质,假设湖水中只溶有少量CO2
(1)写出CaCO3的溶解平衡平衡表达式:
 

(2)当大气中CO2含量升高时,CaCO3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当大气中SO2含量升高时,CaCO3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已知亚硫酸的两极电离常数分别为:K1=4.2×10-7,Ka=5.6×10-11).
(4)若湖底为花岗岩(成分为aK2O?bN2O?cAl2O3?dSiO2)质,当湖水的PH值降低到5.0时,湖中鱼类鱼鳃上会形成一层厚的黏膜,它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5)在某项测定某一元强酸溶液PH的实验中(以NaOH为标准液),取得以下数据:
实验编号 c(NaOH)mol/L V(NaOH)mL V(强酸)mL
1 0.1154 25.72 25.09
2 0.1154 26.70 25.00
3 0.1154 26.79 25.09
4 0.1154 26.71 25.00
则该溶液中的c(H+)=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丙烷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通过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结合;
③乙醇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所以是饱和烃;
④糖类、油脂、蛋白质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⑤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⑥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
⑦所有的烃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均是以碳碳单键相连;
表示苯的分子结构,其中含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跟乙烯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一个金属铜的晶胞,请完成以下各题.
(1)该晶胞“实际”拥有的铜原子数是
 
个.
(2)该晶胞称为
 

A.六方晶胞     B.体心立方晶胞      C.面心立方晶胞
(3)此晶胞立方体的边长为a cm,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金属铜的晶体密度ρ为
 
g/cm3.(用a、NA  表示).
(4)铜原子采取的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
 
.(填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金属,下表表示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铁、锡、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代.

(1)根据图中数据和有关化学知识,你认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
 
有关(填写编号).
a.金属的导热性                          b.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c.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金属的延展性
(2)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的原理
 

(3)比较铝、铁的活泼性,可用一个实验事实说明:
 

但是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性,其原因是
 

(4)复方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也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写出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取一定质量的Fe、Cu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三份:①第一份加入到100mL某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18.8g,并放出0.10mol NO气体;②第二份加入到200mL相同浓度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9.6g.求:
(1)此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②中产生NO的物质的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pH=11的氢氧化钠与pH=13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c(H+)(  )
A、
1
2
(10-11+10-13
B、2×10-13
C、2×10-11
D、
1
2
(10-3+1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