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FeBr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3×6.02×1023
B.常温下,pH均为3的三种溶液:①HCl溶液 ②H2SO4溶液③CH3COOH溶液,各自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C.电解熔融NaCl或AlCl3制取Na或Al
D.一定条件下反应Cr2O72-(aq)+H2O(l)?2CrO42-(aq)+2H+(aq)达到平衡后,滴加少量浓硫酸,重新达平衡前,2v(Cr2O72-)<v(CrO42-

分析 A.氯气可以氧化亚铁离子、碘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I2+3Cl2=2FeCl3+2I2,根据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氯气物质的量,再根据Cl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
B.醋酸为弱酸,元素为一元强酸,硫酸为二元强酸,pH相同时醋酸浓度最大,硫酸浓度最小;
C.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氯化铝不导电;
D.达到平衡时2v(Cr2O72-)=v(CrO42-),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据此判断2v(Cr2O72-)与v(CrO42-)的大小.

解答 解:A.氯气可以氧化亚铁离子、碘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I2+3Cl2=2FeCl3+2I2,1molFeI2反应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frac{3}{2}$=1.5mol,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故转移电子为1.5mol×2=3mol,即转移电子数为3×6.02×1023,故A正确;
B.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三种酸中c(HCl)=c(H+),2c(H2SO4)=c(H+),c(CH3COOH)>c(H+),所以要使氢离子浓度相等,则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是c(CH3COOH)>c(HCl)>c(H2SO4),即②<①<③,故B错误;
C.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获得钠,但是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氯化铝不导电,无法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铝获得铝,故C错误;
D.达到平衡时2v(Cr2O72-)=v(CrO42-),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2v(Cr2O72-)<v(CrO42-),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pH的计算、电离平衡及其影响、金属冶炼、电解原理等知识,明确电离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我国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有关“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封裹泥固,…,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语句作出判断(  )
①我国历史上铅的使用早于锌;
②锌和铅有相似性但锌更活泼;
③铅蓄电池放电时,正负极的质量均增加;
④“升炼倭铅”属于热还原法冶炼金属.
A.有一句正确B.有两句正确C.有三句正确D.四句均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使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Fe2+、Na+、Ba2+、Cr2O72-可以大量共存
B.氢氧化钡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
C.50℃,pH=1的硫酸溶液中:c(H+)=0.1mol/L
D.25℃,pH相同的NaOH、CH3COONa、Na2CO3、NaHCO3溶液的浓度c (NaOH)<c (CH3COONa)<c (NaHCO3)<c (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已知A、B、C、D、E、F为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核外的电子有1种运动状态,B的s能级电子数是p能级的2倍,D、E为同主族元素,且E的原子序数为D的2倍,B和F可形成最常见且最常用的合金.试回答下列问题:
(1)F有价态不同的两种简单离子,其高价离子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
(2)B、C、D三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
(3)B和D形成的一种三原子分子与C和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互为等电子体,则满足上述条件的C和D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2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D
A.每个B2A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1:1
B.A、C、D三种元素共同可形成不同晶体类型的化合物
C.化合物B2A4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D.B、C、D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能层和能级
(5)D的氢化物比E的氢化物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E的氢化物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6)F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如图所示: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F原子的配位数为12; 若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的棱长分别为acm、bcm,则F单质的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的密度之比为2b3:a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B.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Ba2+、NO3-、K+、SO32-
C.使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NH4+、Na+、Cl-、SCN-
D.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SO4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原子序数小于36的X、Y、Z、W、R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五种元素中,仅R为金属元素,其原子序数为27.X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元素Z基态原子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W与其它四种元素能层数不同,且未成对电子数目为1个.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或[Ar]3d74s2,X、Y、Z三种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2)1mol配合物[R(XY)6]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2mol或12×6.02×1023
(3)XZW2是一种高毒类物质,结构与甲醛相似,X原子杂化方式为sp2,其沸点高于甲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COCl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醛大,故范德华力比甲醛大,导致其沸点比甲醛高.
(4)YW3为黄色、油状、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该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用文字描述).
(5)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O(R、Z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有机物中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的是(  )
A.一滴香:B.扑热息痛:C.维生素B5D.芬必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水热法制备飚0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3Fe2++2S2O32-+O2+xOH═Fe2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
B.Fe2+、S2O32-都是还原剂
C.硫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
D.每生成1 mol Fe2O4,则转移电子数为3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三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③Al+NaOH溶液.为点燃上述三个反应生成的H2,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l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H2O+2OH-═2AlO2-+3H2↑.
(2)在点燃H2之前必须先进行验纯.
(3)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①③实验获得成功,②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与H2O的反应速率太快,Na的用量又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教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较多的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试管内H2与O2的混合气点燃而爆炸.
(4)实验小组查阅钠、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态有机物)、水的密度分别为0.97g•mL-1、0.88g•mL-1、1.00g•mL-1,并据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的生成速率减慢.(填“减慢”或“加快”)
(5)2.3g钠投入20mL水中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5mol•L-1.(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