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
D.在101 kPa,298 K条件下,1 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相等

分析 A.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除反应生成水外,生成硫酸钡沉淀放热;
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判断;
C.氢气燃烧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D.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条件一定,燃烧热为定值,与物质的量无关.

解答 解:A.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除反应生成水外,生成硫酸钡沉淀放热1mol H2SO4与1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比中和热数值大,故A错误;
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KJ•mol.L-1”可知,反应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正确;
C.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frac{1}{2}$O2(g)=H2O(l)△H=-285.8 KJ•mol-1,故C错误;
D.条件一定,燃烧热为定值,与物质的量无关,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的反应热和焓变的比较,中和热的分析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关键是物质能量的高低决定物质的稳定性,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VmL的Fe2(SO43溶液中含SO42-ag,取0.25VmL该溶液稀释至4Vm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frac{125a}{288V}$mol•L-1B.$\frac{125a}{72V}$mol•L-1
C.$\frac{a}{2304V}$mol•L-1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Cl2B.SO2C.CO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奎宁酸和莽草酸是某些高等植物特有的脂环状有机酸,常共存在一起,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奎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莽草酸的大18
B.可用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奎宁酸和莽草酸
C.等物质的量的奎宁酸和莽草酸分别与足量Na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H2的体积比为4:5
D.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金属铝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可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气体D和F反应可生成盐,气体D和A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两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Al(OH)3
(2)C、E排入大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在催化剂存在下,D可以将C、E转化为无毒的气态单质,该单质的电子式
(3)完成铝在碱性条件下与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8Al+3NO3-+5OH-+2H2O=8AlO2-+3NH3↑.
(4)过量D的水溶液与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H3•H2O+Al3+═Al(OH)3↓+3 NH4+
(5)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 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 4NO+6 H2O.
(6)除去气体C中的杂质气体E的化学方法:3NO2+H2O═2HNO3+N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Al与NO3-在酸性条件下反应,Al与被还原的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小组为探究SO2的漂白性和还原性,设计了以下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粉末跟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有下列三种硫酸溶液,应选用b(选填编号),其理由是98%浓硫酸中c(H+)小不易反应,10%硫酸溶液水含量高不易使SO2放出.
a.98%浓硫酸       b.70%硫酸        c.10%稀硫酸
?.漂白性
(2)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 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ⅰ中红色褪去、ⅱ中无变化.
①足量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ⅱ中干扰实验,吸收二氧化硫防污染.
②从实验中可知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 微粒可能是H2SO3、HSO3-、SO32-
(3)实验小组进一步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和NaHSO3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于是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肯定是HSO3-或SO32-.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理由是因为SO32-离子和HSO3-离子都会水解生成H2SO3
??.还原性
(4)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
①SO2与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SO2+2H2O=2Fe2++SO42-+4H+,如何检验该反应所得含氧酸根离子取少量反应混合液,加入盐酸酸化后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混合液中即含有SO42-
②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静置一段时间,变为浅绿色.
已知:红棕色为FeSO3(墨绿色难溶物)与FeCl3溶液形成的混合色;Fe3+可氧化SO32-
则②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混合液中存在平衡FeSO3(s)?Fe2+(aq)+SO32-(aq),Fe3+会与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平衡右移,墨绿色沉淀溶解,最终生成浅绿色Fe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6H12O6(葡萄糖)+Br2+H2O→C6H12O7(葡萄糖酸)+2HBr
2C6H12O7(葡萄糖酸)+CaCO3→Ca(C6H11O72(葡萄糖酸钙)+H2O+CO2
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名称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溴化钙氯化钙
水中的溶解性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可溶易溶易溶
乙醇中的溶解性微溶微溶可溶可溶
实验流程如下:
C2H12O6溶液$\stackrel{滴加3%溴水/55℃}{→}$$→_{②}^{过量CaCO_{3}/70℃}$$→_{③}^{赵热过滤}$$→_{④}^{乙醇}$悬浊液$→_{⑤}^{抽滤}$$→_{⑥}^{洗涤}$$→_{⑦}^{干燥}$Ca(C6H11O7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最适合的是:B.

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它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C.
A.新制Cu(OH)2悬浊液         B.酸性KMnO4溶液
C.O2/葡萄糖氧化酶           D.[Ag(NH32]OH 溶液
(2)第②步充分反应后CaCO3固体需有剩余,其目的是提高葡萄糖酸的转化率;本实验中不宜用CaCl2替代CaCO3,理由是氯化钙难以与葡萄糖酸直接反应得到葡萄糖酸钙,且易引入杂质,不易分离.
(3)第③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降低葡萄糖酸钙溶解度,使其结晶析出.
(5)第⑥步中,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D.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有望取代传统电池,它主要由阴极极板、阳极极板和膜电极构成,其中膜电极包括质子膜、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如图).下列关于DMFC工作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入O2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B.电池内部H+由正极渗过交换膜向负极移动
C.甲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流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注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用无机矿物资源生产部分材料,其生产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2O3、SiCl4均为共价化合物
B.生产过程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石英可用于制光导纤维,晶体Si常用做半导体材料
D.黄铜矿冶炼铜时产生的SO2可用于生产硫酸,FeO可用于冶炼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