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在厨房里可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
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D.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A.Ca5(OH)(PO4)3 B.Ca4(OH)(PO4)3 C.Ca3(OH)(PO4)3 D.Ca2(OH)(P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0.2mol 气态燃料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气态水,放出406.6 kJ的热量,又知:H2O (l) == H2O(g)△H = +44 kJ·mol-1,则B2H6的燃烧热为
A.2165 kJ·mol-1 B.2033 kJ·mol-1 C.406.6 kJ·mol-1 D.2077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属,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 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
② 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 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大量气泡出现,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成人人体中缺某种微量元素时,会引起贫血,该元素是( )
A.碘 B.氟 C.铁 D.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
B.饮食“镉大米”会影响骨骼和肾脏,镉元素属于重金属元素
C.使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可使聚氯乙烯由弹性塑胶变为硬塑胶
D.面粉生产中禁止添加的过氧化钙(Ca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xR2++yH++O2 = mR3++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系数m和R3+的判断正确的是
A.m=4,R3+是还原产物 B.m=y,R3+是还原产物
C.m=2,R3+是氧化产物 D.m=y,R3+是氧化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电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3- B.NaHSO4=Na++H++SO42-
C.KClO3=K++Cl-+3O2- D.H2SO4=2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上10月学段考文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机物发生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乙醇燃烧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甲烷和氯气混合,见光 D.用乙醇、乙酸与浓H2SO4混合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