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过氧化镁(MgO2)产品中常会混有少量MgO,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案测定样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已知过氧化镁与酸反应生成双氧水.
(1)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方案测定样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取一定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Mg2+沉淀完全,过滤、洗涤、灼烧,根据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已知Ksp[Mg(OH)2]=l×10-11.常温下为使Mg2+沉淀完全[使其浓度小于l×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11.
(2)实验室通过下列方案测定样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称取0.1000g样品置于碘量瓶中,加入足量KI溶液和稀硫酸,摇匀后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0.1000mol/L Na2S2O3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Na2S2O3 20.00mL.(已知:I2+2Na2S2O3═Na2S4O6+2NaI)
①滴定过程中若操作过慢,导致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为淀粉.
③样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56%(写计算过程).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镁的溶度积,计算出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求出溶液的PH;
(2)①滴定过程中若操作过慢,碘化钾中碘离子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碘单质;
②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③加入0.1mol•L-1KI溶液的要使过氧化镁完全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关系式MgO2~2KI,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根据电子守恒找出关系式MgO2~2KI~I2~2Na2S2O3,计算出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根据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当溶液中c(Mg2+)=l×10-5mol/L时,Ksp[Mg(OH)2]=1×10-11=c(Mg2+)•c2(OH-),溶液中OH-浓度等于1×10-3mol/L,所以溶液的pH=11;
故答案是:11;
(2)①滴定过程中若操作过慢,碘化钾中碘离子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碘单质,消耗标准溶液Na2S2O3的体积增大,依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测定结构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②用0.1000mol/L Na2S2O3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I2+2Na2S2O3═Na2S4O6+2NaI,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当碘单质反应完,溶液蓝色变化为无色,
故答案为:淀粉;
③0.1000g样品置于碘量瓶中,假设样品中都是MgO2,则其物质的量为0.01mol,加入足量KI溶液和稀硫酸,要使过氧化镁完全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关系式MgO2~2KI,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滴定到终点时共消耗20mL,则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2×10-3mol,根据电子守恒找出关系式MgO2~2KI~I2~2Na2S2O3,计算出过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frac{1}{2}$×2×10-3mol=1×10-3mol,所以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frac{1×1{0}^{-3}mol×56g/mol}{0.1000g}$×100%=56%,
故答案为:56%.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滴定实验过程分析、误差判断和含量计算等知识点,滴定实验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学习小组研究铜片和酸反应的情况:
(1)在热水浴中进行3个实验,部分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在稀硫酸中加铜片无明显变化
在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在稀硫酸中加入硝酸钠溶液无明显变化
再加入铜片有无色气泡;溶液变蓝色
①实验Ⅰ、Ⅱ的目的是证明Cu不与H+、NO3-单独反应.
②实验Ⅲ中反应的本质是3Cu+8H++2NO3-=3Cu2++2NO↑+4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甲同学提出: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实现金属铜和稀硫酸反应.
①将铜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向稀硫酸中加入过氧化氢并加热烧杯,发现铜片开始溶解,溶液逐渐变蓝色,过氧化氢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作氧化剂,将铜氧化为铜离子.
②利用电化学原理实现铜溶于稀硫酸并放出氢气.请画出简易装置图(标明电极,电解质溶液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
A.铝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NaOH与HCl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做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反应为:2NH3(g)+CO2(g)?NH2COONH4(s)△H<0.(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灵敏)
(1)如用图1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制取氨气,其中错误的是AC;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frac{\underline{\;加热\;}}{\;}$2NH3↑+CaCl2+2H2O.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2所示,把NH3和CO2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的小晶体悬浮在CCl4中. 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注:CCl4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降低温度,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产物分解)
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通过观察气泡,调节NH3与CO2通入比例(或通过观察气泡,控制NH3与CO2的反应速率);
双通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使氨基甲酸铵水解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
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c(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减压40℃以下烘干
(3)制得的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对制得的氨基甲酸铵中的杂质进行成分探究.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固体溶解,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若溶液不变浑浊,证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铵,否则含有碳酸铵;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铵,否则不含碳酸氢铵
限选试剂: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装置可用于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实验室制NH3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装置的是(  )
A.用甲做发生装置B.用乙除去NH3中的杂质
C.用丙来收集NH3D.用丁进行尾气处理并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1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  )
A.KOHB.CH3COONaC.CuSO4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金刚石>NaCl>O2B.F2>Cl2>Br2C.S>NaBr>金刚石D.SiH4<CH4<干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A是制取溴苯的实验装置,B、C是改进后的装置.请仔细分析,对比三个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所共同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Br2=2FeBr3+Br2$\stackrel{FeBr_{3}}{→}$+HBr;写出B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Br+AgNO3=AgBr↓+HNO3
(2)装置A和C均采用了长玻璃导管,其作用是导气(导出HBr)兼冷凝(冷凝苯和溴蒸气).
(3)在按装置B、C装好仪器及药品后要使反应开始,应对装置B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盖子,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溴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上; 应对装置C进行的操作是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落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
(4)B中采用了双球洗气管吸收装置,其作用是吸收随HBr逸出的苯蒸气、溴蒸气,反应后双球洗气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Cl4由无色变成橙色.
(5)B装置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随HBr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不能回流到反应器中,原料利用率低;导管插入AgNO3溶液中而易产生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判断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有电流产生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