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5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 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反应热.
(1)烧杯间填满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
(2)大烧杯上若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H>-57.3KJ/mol(填“>”、“<”或“=”);
(4)实验中改用80mL 0.50mol/L盐酸跟10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与实验过程中试剂的用量无关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6)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稀硝酸和稀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NO3(aq)+KOH(aq)=KNO3(aq)+H2O(l);△H=-57.3KJ/mol.

分析 (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
(3)根据装置图分析;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计上的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使温度计读数升高,温度差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5)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分析;
(6)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
(3)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计上的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使温度计读数升高,温度差偏小,热量偏小,但测得的中和热偏大,即△H>-57.3KJ/mol;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与实验过程中试剂的用量无关,所以所求中和热相等;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与实验过程中试剂的用量无关;
(5)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答案为:偏小;
(6)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稀硝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都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NO3(aq)+KOH(aq)=KNO3(aq)+H2O(l);△H=-57.3KJ/mol;
故答案为:HNO3(aq)+KOH(aq)=KNO3(aq)+H2O(l);△H=-57.3KJ/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以及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操作方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对于以下反应:A(s)+3B(g)?2C(g)+D(g),在一定温度、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3v(B)=v(D)
C.D的物质的量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D.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煤基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简称DMTO)”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DMTO技术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烯烃化三个阶段,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i) 煤气化制合成气:C(s)+H2O(g)?CO(g)+H2(g)
(ii) 煤液化制甲醇:CO(g)+2H2(g)?CH3OH(g)
(iii)甲醇制取低碳烯烃:2CH3OH(g)?C2H4(g)+2H2O(g)△H=-11.72kJ•mol-1…(a)
3CH3OH(g)?C3H6(g)+3H2O(g)△H=-30.98kJ•mol-1…(b)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s)+CO2(g)═2CO(g)△H=+172.5kJ•mol-1
CO(g)+H2O(g)═CO2(g)+H2(g)△H=-41.0kJ•mol-1
反应(i)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
(2)反应(ii)中以氢碳[n(H2):n(CO)]投料比为2制取甲醇,温度、压强与CO的平衡转化率关系如图1.

①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A点时反应(ii)的Kp=0.16(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②比较P1小于P2,Kp(Q)等于Kp(R)(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工业上常以铜基催化剂,压强5MPa,温度275℃下发生反应(ii),CO转化率可达到40%左右.为提高CO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写出2个).
④若反应(ii)在恒容密闭容器内进行,T1温度下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不改变其他条件,假定t2时刻迅速降温到T2,t3时刻体系重新达到平衡.试在图中画出t2时刻后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在图2中标出t3).
(3)烯烃化阶段:在常压和某催化剂作用下,甲醇的平衡转化率及乙烯、丙烯等物质的选择性(指除了水蒸气以外的产物中乙烯、丙烯等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反应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为尽可能多地获得乙烯,控制反应温度为550℃的理由是550℃时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产物中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烷烃的系统命名中,不正确的是(  )
A.3,4-二甲基戊烷B.2,3-二甲基丁烷
C.2,2-二甲基丁烷D.2,2,3,3-四甲基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2B(g)?xC(g)+2D(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o1•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min).
(2)x=6.
(3)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之比为1:1.
(4)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amolHe,则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为不变(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平衡将不移动(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SO2和SO3,质量比为4:5
B.相同状况下,质量相同的O2和O3,密度之比为3:2
C.相同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含有相同的C原子数和共价键数
D.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C2H2和C2H4,密度比为1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SO42-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加入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加入盐酸,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铁离子2Fe3+        
(2)硝酸根离子SO42-
(3)两个氧分子2O2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N2
(5)硫酸铝Al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 (NH3)=0.3 mol•L-1•min-1B.v (H2)=0.3mol•L-1•min-1
C.v(N2)=0.2 mol•L-1•min-1D.v (N2)=0.05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