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有关0.1mol/LNa2S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水解,溶液中n(SO32-)<0.1mol
B.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C.c(Na+)+c(H+)=2c(SO32-)+2c(HSO3-)+c(OH-
D.2c(Na+)=c(SO32-)+c(HSO3-)+c(H2SO3

分析 A.溶液体积不明确;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钠离子浓度肯定增大,OH-抑制水解;
C.根据电荷守恒解题;
D.根据物料守恒解题.

解答 解:A.由于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n(SO32-)无法计算,故A错误;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钠离子浓度肯定增大,OH-抑制水解,所以SO32-的浓度增大,故B正确;
C.电荷守恒,HSO3-带一个电荷,不应该在其浓度前面乘以2,正确为:c(Na+)+c(H+)=2c(SO32-)+c(HSO3-)+c(OH-),故C错误;
D.物料守恒,正确的写法c(Na+)=2[c(SO32-)+c(HSO3-)+c(H2SO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
A.沸点由高到低:HF>HClB.熔点由高到低:K>Li
C.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晶体硅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硼酸(H3BO3)微溶于水,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对人体的受伤组织有防腐作用.工业上以硼镁矿(Mg2B2O5•H2O)为原料生产硼酸,同时以硼镁泥为原料制取硫酸镁,可用于印染、造纸、医药等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
①硼镁泥的主要成份是MgO(占40%),还有CaO、MnO、Fe2O3、FeO、Al2O3、SiO2等杂质.
②硼酸电离平衡常数K=5.8×10-10

化合物Mg(OH)2Fe(OH)2Fe(OH)3Al(OH)3
Ksp近似值10-1110-1610-3810-33
④已知MgSO4、CaSO4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40506070
MgSO430.933.435.636.9
CaSO40.2100.2070.2010.193
(1)写出上述流程中生成硼砂(Na2B4O7)的离子方程式4BO2-+CO2=B4O72-+CO32-
(2)硼酸根离子可表示为B(OH)4-.写出硼酸电离的方程式H3BO3+H2O?B(OH)4-+H+
(3)N滴定法测定硼酸晶体的纯度.研究结果表明,用0.1mol•L-1NaOH溶液直接滴定硼酸溶液,滴定过程如曲线①所示,向硼酸溶液中加入多元醇后再滴定如曲线②所示.请分析,能否用强碱直接滴定硼酸溶液,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没有明显的pH突变区域,无法判断终点,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4)向硼镁泥酸浸后的溶液中,加入的NaClO可与Mn2+反应产生MnO2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O-+Mn2++H2O=MnO2↓+Cl-+2H+
(5)加碱调节至pH为4.7时,杂质离子便可完全沉淀.(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l0-5mol•L-1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6)“除钙”是将MgSO4和CaSO4混合溶液中的CaSO4除去,根据上表数据,简要说明除钙的操作步骤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表是 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式CH3COOHHClOH2CO3H2C2O4

Ka
Ka=1.8×10-5Ka=3.0×10-8Ka1=4.1×10-7  Ka2=5.6×10-11Ka1=5.9×10-2  Ka2=6.4×10-5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H2C2O4 与等物质的量的 KOH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则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K+)>c( HC2O4-)>c( H+)>c( C2O42-)>c( OH-
B.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l2+H2O=Cl-+HClO+HCO3-
C.常温下,0.1mol/L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表达式c( H+)/c( CH3COOH )的数据变大
D.pH相同的 NaClO 和 CH3COOK 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 CH3COOK )>c( NaCl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既可以形成阴离子,也可以形成阳离子
B.金属元素只能形成阳离子
C.分子式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单核阳离子,其最外层均具有2电子或8电子的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将铜和氧化铁的混和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再向所得溶液滴入2滴 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容器中可能有固体残渣B.所得溶液中存在Fe2+、Fe3+、Cu2+
C.原固体中n(Fe2O3)>n(Cu)D.再加入铜后,溶液红色逐渐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共聚法是将共聚单体引入纤维高聚物分子链中,可提高难燃性.此法可改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高分子聚合物W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为芳香烃,N含有甲基
(2)M的结构简式为:
(3)R-CH2OH$\stackrel{KMnO_{4}/H+}{→}$R-COOH(R表示烃基).
(1)B的结构简式是;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④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2)G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②的反应试剂是HCl,设计该反应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不被氧化
(4)F与P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发生共聚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
(5)分子组成比E少2个CH2的有机物X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9 种;
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一定条件下,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充分反应,生成1mol H2,请写出其中1mol该有机物最多消耗1mol氢氧化钠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方法I用碳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II
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
方法III电解法,反应为2Cu+H2O$\frac{\underline{\;电解\;}}{\;}$Cu2O+H2
(1)已知:2Cu(s)+$\frac{1}{2}$O2(g)=Cu2O(s)△H=-akJ•mol-1
C(s)+$\frac{1}{2}$O2(g)=CO(g)△H=-bkJ•mol-1
Cu(s)+$\frac{1}{2}$O2(g)=CuO(s)△H=-ckJ•mol-1
则方法I发生的反应:2Cu O(s)+C(s)=Cu2O(s)+CO(g);△H=2c-a-bkJ•mol-1
(2)工业上很少用方法I制取Cu2O,是由于方法I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若控温不当,会降低Cu2O产率,请分析原因:若温度不当,会生成Cu.
(3)方法II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2H4)还原新制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
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H)2+N2H4$\frac{\underline{\;加热\;}}{\;}$2Cu2O+6H2O+N2
(4)方法III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Cu2O,装置如图所示,写出电极反应式
并说明该装置制备Cu2O的原理阴极电极反应:2H++2e-=H2↑,c(OH-)增大,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室,阳极电极反应:2 Cu-2e-+2OH-=Cu2O+H2O,获得Cu2O.
(5)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2H2O(g)$?_{Cu_{2}O}^{光照}$2H2(g)+O2(g)△H>0,水蒸气的浓度(mol/L)随时间t(min)
变化如下表所示.
序号Cu2O a克温度01020304050
方法IIT10.0500.04920.04860.04820.04800.0480
方法IIIT10.0500.04880.04840.04800.04800.0480
方法IIIT20.100.0940.0900.0900.0900.09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填字母代号).
a.实验的温度:T2<T1
b.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7×10-5mol•L-1•min-1
c.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的Cu2O催化效率高
d. 实验①、②、③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K1=K2<K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比等于$\frac{1}{3}$,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的比为$\frac{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Y<X<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C.化合物ZW、XY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D.X、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