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空白: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甲+B―→C+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
①N2(g)+O2(g)===2NO(g) ΔH1=+180 kJ·mol-1
②N2(g)+3H2(g) 2NH3(g) ΔH2=-92.4 kJ·mol-1
③2H2(g)+O2(g)===2H2O(g) ΔH3=-483.6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2=E1-E3
B.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 ΔH=+906 kJ·mol-1
D.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8>Q2>2Q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
A.铜与浓硫酸共热
B.用铜片和稀硫酸反应
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材料”的发现和使用往往会极大地推动生产、生活的发展,一些材料的出现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材料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耐冲击的优点
B.人类制造出的第一种材料是水泥
C.唐三彩、砂锅、蒸发皿都属于陶瓷制品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
SiO2Si(粗)
SiHCl3
Si(纯)
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可用二氧化硅制取硅酸,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磁性材料。这种材料一般含有铁元素,铁以化学性质活泼、用途广泛而著称。其中在工业上用途最广的是各式各样的复合钢管材料,一般的钢铁是_______
(填组成成分的元素符号)合金,其硬度比纯铁________(填“大”或“小”)。
(4)激光材料。我国是激光技术先进的国家,红宝石(Al2O3)是最早用于生产激光的材料,它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请用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米材料。胶体是一种物质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分散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经典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 + Y 2Z 反应影响的示
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
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
D.X和Y中只有一种是气态,Z为气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 A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实验室中常用E溶液吸收多余的C。(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与B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固体E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 ,C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将B的浓溶液与H的浓溶液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气体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E溶液吸收C,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向吸收液中持续通入SO2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开始时,溶液上方出现白雾,试纸a变红。甲同学认为是HCl使a变红,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乙同学的认为使a变红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②片刻后,溶液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试纸b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解释b变蓝的原因 。
③最终试纸b褪色。同学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I2有还原性,黄绿色气体等物质将其氧化成IO3-,从而使蓝色消失;二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