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
B.粗铜精炼时,当阳极质量减少6.4 g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不是0.2NA
C.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NA
D.200 mL 0.5 mol•L-1 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所以阴离子的数目小于0.1NA

分析 A.溶液体积未知;
B.在粗铜的电解精炼中,阳极上放电的除了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C.铜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
D.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解答 解:A.依据n=CV可知,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氢氧根离子数目,故A错误;
B.在粗铜的电解精炼中,阳极上放电的除了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故当阳极的质量减少6.4g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不一定是0.2NA个,故B正确;
C.铜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故0.2mol硫酸不能反应完全,故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小于0.1NA个,故C错误;
D.200 mL 0.5 mol•L-1 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所以阴离子的数目大于0.1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明确电解法精炼铜原理、盐类水解规律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硫酸与铜反应,稀硫酸与铜不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已知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的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又知A与C、B与D分别是同一主族的元素,B、D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的二倍,又知四种元素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有两种气体、两种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ⅥA族,由A、B两种元素可形成E、F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分解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物的电子式是,其所含化学键为(选代码)bc.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2)B元素比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依据是①③.
①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D元素为正价  ②B单质的熔沸点比D的熔沸点低   ③B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
(3)由A、B、D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可分别形成甲、乙两种粒子,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核的阴离子,且甲含有18个电子,乙含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2-+H2O.
(4)写出C和D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稀溶液里相互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此反应生成1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114.6kJ/mol.
(5)用A元素的单质与B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KOH浓溶液,用多孔的惰性金属电极浸入KOH溶液,在M极通入A的单质,N极通入B的单质,则M极是该电池的负极;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定温度时,KW=1×10-12 mol2•L-2,对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H=6,显弱酸性B.[H+]=10-6mo1•L-1,溶液为中性
C.[OH-]=10-6mo1•L-1,溶液为碱性D.温度不变稀释10倍,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离子方程错误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3-+OH-═CO32-+H2O
B.向氯化铁溶液中投入铜粉          Cu+Fe3+═Fe2++Cu2+
C.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钙溶液 Ca2++2ClO-+CO2+H2O═2HClO+CaCO3
D.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细节决定成败”化学实验中尤其要注重细节.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
A.   
检验生成的气体是CO2
B.
加高锰酸钾制氧气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ZB.原子半径:Y>X>Z
C.离子半径:X2->Y+>Z-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溴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变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28.4g Na2SO4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溶液中c (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B.80 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中的c (Na+)与40 mL 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的c (Na+) 相等
C.0.5 mol•L-1NaCl和0.5mol•L-1Na2SO4两溶液相比较,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4 mol•L-1的NaCl溶液稀释成100 mL 0.2molL-1的NaCl溶液,需4 mol•L-1的NaCl溶液的体积为5.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生用已准确称量的2.000g烧碱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500mL.实验室提供以下仪器:
①100mL烧杯  ②100mL量筒  ③1000mL容量瓶  ④500mL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①④⑤⑥(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填仪器名称);
(2)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用一次)BCAFED;
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在盛有NaOH固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
C.将烧杯中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先用于搅拌,后用于引流;
(4)若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将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②;(填下列编号)
①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
②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
③配制过程中遗漏了(2)中步骤A
(5)计算:该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