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A、B、D、E、F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B、D、E的焰色反应为黄色,F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相互转化关系如下:A+F→B+O2;B+F+H2O→D;D+E→B+H2O.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F→B+O2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D溶液与E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OH-=CO32-+H2O.
(2)如图装置(Ⅰ)为以E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装置(Ⅰ)中G和N为气体进口,其中G口进入的是(填名称)氢气,写出电极②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O2+2H2O+4e-=4OH-
(3)装置(Ⅱ)是最新研制的装有涂二氧化钛光电板的光电解水装置的示意图,在电极③K出口产生的是(填化学式)O2

分析 A、B、D、E、F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B、D、E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B、D、E中都含有钠元素,F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根据A+F→B+O2,可知A为Na2O2,F为CO2,B为Na2CO3,根据B+F+H2O→D可知,D为NaHCO3,根据D+E→B+H2O可知,E为NaOH,据此答题.

解答 解:A、B、D、E、F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化合物,A、B、D、E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B、D、E中都含有钠元素,F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根据A+F→B+O2,可知A为Na2O2,F为CO2,B为Na2CO3,根据B+F+H2O→D可知,D为NaHCO3,根据D+E→B+H2O可知,E为NaOH,
(1)A+F→B+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D溶液与E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HCO3-+OH-=CO32-+H2O;
(2)E为NaOH,以E为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是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有电子流出,氧气是氧化剂,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电子流进,G口进入的是氢气,电极②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氢气;O2+2H2O+4e-=4OH-
(3)在电解池中电流方向与电子方向相反,从阳极流向阴极,所以电极③为阳极,电极④为阴极,在阳极上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在电极③K出口产生的是O2
故答案为:O2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焰色反应、转化关系中部分产物等是推断突破口,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硫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其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某科研小组用SO2为原料制取硫酸.
①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O2和H2O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它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②用Na2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3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可制得硫酸.电解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解时阳极区会产生气体,产生气体的原因是在阳极区HSO3-放电生成H+,H+与HSO3-反应产生SO2
(2)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图2: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是SO2+I2+2H2O=SO42-+2I-+4H+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H2的目的是HI分解为可逆反应,及时分离出产物H2,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3)氢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固体,可由硫酸铜为原理制备
4CuSO4+3H3PO2+6H2O=4CuH↓+4H2SO4+3H3PO4
①该反应中还原剂是H3PO2(写化学式).
②该反应每生成1molCuH,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3mol
(4)硫酸铜晶体常用来制取波尔多液,加热时可以制备无水硫酸铜.将25.0g胆矾晶体放在坩埚中加热测定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如图3.
请分析如图,填写下列空白:
①30℃~110℃间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CuSO4•3H2O
②650℃~1000℃间所得固体的化学式是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CO(g)与H2O(g)反应生成CO2(g)与H2(g)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CO2(g)和1mol H2(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 H2O(g)要放出41kJ热量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O(g)+H2O (g)=CO2(g)+H2(g)△H=+41kJ/mol
D.CO(g)与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CO2(g)与H2(g)所具有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Ⅰ)观察图A、B、C,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没有(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见图A),组成一个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2mol/L 500mL的稀硫酸溶液,构成铜锌原电池(见图B,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锌失去的电子完全沿导线到铜电极),当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L的氢气时,则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c(H2SO4)=1mol/L、c(ZnSO4)=1mol/L.
(3)如果电极材料分别是铁片和石墨并进行连接,插入氯化钠溶液中(见图C),放置数天后,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Ⅱ)将铜粉末用10%H2O2和3.0mol•L-1H2SO4混合溶液处埋,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如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铜的平均溶解速率
(×10-3mol•L-1•min-1
7.348.019.257.987.246.735.76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高于40℃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导致H2O2的浓度降低从而使铜的溶解速率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乙烯:将乙醇和浓H2SO4按1:3(体积比)混合(放碎瓷片),迅速升温至140℃
B.实验室制硝基苯:试剂顺序--先加浓H2SO4,再加浓HNO3混合冷却后,最后加苯
C.检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有机产物:1-溴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后加热,将产生的蒸汽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是否褪色
D.鉴别矿物油和植物油:向汽油和植物油中分别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加热振荡,观察油层是否消失或变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稀溴水观察白色沉淀三溴苯酚
B向待测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酸、乙酸乙酯、乙醇
C向3ml5%CuSO4溶液中滴加3-4滴2%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加入0.5ml乙醛,加热检验醛基
D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冷却,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溶于水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
B.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物质导电的过程一定是物理变化
D.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A、B、C三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4:2: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和D形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的电子式:
(2)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4:2:3的化合物的名称为硝酸铵.
(3)请写出与A2C和BA3分子中电子数相同,且仍由A、B、C元素中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粒子的符号(举两例)NH4+、OH-
(4)写出由B、C元素组成的元素原子质量比为m(B):m(C)=7:12的化合物的化学式N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氧原子的质量为ag,12C原子的质量为bg,且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frac{12a}{b}$B.1mol该氧原子质量为aNAg
C.xg该氧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8xNAD.yg该氧原子的中子数一定为$\frac{8y}{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