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某溶液中存在5种离子:NO3-、SO42-、Fe3+、H+和R离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3:1:3:1,则R可能为(  )
A.Fe2+B.Mg2+C.Cl-D.Ba2+

分析 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以确定未知离子为阳离子,然后利用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确定未知离子,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Fe3+):n(H+):n(未知)=2:3:1:3:1,
由于溶液不显电性,则:2×1+3×2>1×3+3×1,
则未知离子为阳离子,由电荷守恒可知,未知离子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又Fe2+、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钡离子生成难溶物硫酸钡,
则未知阳离子为Mg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为电中性及离子的共存,注意阳离子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电荷总数确定M为阳离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时动作过于缓慢B.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杂质SiO2、Fe2O3、MgO.工业上从铝土矿中提取Al可采用如图1所示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土矿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2)沉淀B与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3)溶液D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4)“通入过量CO2”能否改用过量盐酸不能,原因是Al(OH)3沉淀会溶于过量的盐酸中.
(5)溶液E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NaHCO3(填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
(6)向共含有0.05mol Al3+、Fe3+的溶液中滴入1mol/L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则溶液中Al3+ 物质的量为0.03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水合肼(N2H4•H2O)又名水合联氨,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
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BD(填标号).
A.容量瓶      B.烧杯      C.烧瓶      D.玻璃棒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O-+Cl-+H2O.

(3)设计实验方案: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NaOH的浓度(实验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0.10mol•L-1盐酸、酚酞试液):取一定量锥形瓶内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 0.10mol•L-1盐酸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3次.
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右图2所示)
(4)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B(填标号).A.CO (NH2) 2溶液  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原因是:N2H4•H2O+2NaClO=N2↑+3H2O+2NaCl(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三:测定馏分中肼含量.
(5)①称取馏分5.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10mol•L-1的I2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已知:N2H4•H2O+2I2=N2↑+4HI+H2O)
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本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②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4g H2O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由CH4和C2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 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 NA
D.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四位同学在讨论分子式CH4的意义,其中错误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向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H2O(g)各0.01 mol,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CO(g)+H2O(g)$?_{高温}^{催化剂}$CO2(g)+H2(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则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是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CO2产率的有效措施
C.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内体积不变,再向其中充入CO和H2O(g)各1 mol,达到新的平衡后CO2的产率会增大
D.如果在某温度下平衡常数为9.0,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利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结论的是(  )
A.甲-盐酸,乙-石灰石,丙-硅酸钠溶液,证明酸性:盐酸>H2CO3>H2SiO3
B.甲-盐酸,乙-亚硫酸钠,丙-溴水,证明还原性:HCI>SO2>HBr
C.甲-浓盐酸,乙-高锰酸钾,丙-溴化钾,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
D.甲-氯化铵饱和溶液,乙-烧碱,丙-氯化铝,证明碱性:NaOH>NH3•H2O>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钴酞菁”分子既不能透过滤纸,又不能透过半透膜,混有氯化钠的“钴酞菁”可用渗析的方法净化
B.“钴酞菁”与水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