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反应所画图象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将二氧化硫通入 到一定量氯水中 | 将氨水滴入到一定 量氯化铝溶液中 | 将铜粉加入到 一定量浓硝酸中 | 将铁粉加入到一 定量氯化铁溶液中 |
| | |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 。
(2)在海洋循环中,通过右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 ===(CH2O)x+x18O2+xH2O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还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洗后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mol/L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mol/L。
(4)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
5. 0×10-5 mol·L-1·s1-
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NaHC2O4溶液与0.1mol·L1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K)>c(C2O42)>c(OH)>c(HC2O4)
B.20mL 0.1 mol·L1NH4Cl溶液与10mL 0.1mol·L1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所得溶液中:c(Cl)>c(NH4+)>c(Na)>c(OH)>c(H)
C.常温下,pH=2的HF溶液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OH)>c(H)+c(F)
D.0.1mol·L1NH3·H2O溶液与0.1mol·L1HNO3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H)>c(OH)+c(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D、T三种氢的核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同
B.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C.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其离子半径也越大
D.ⅠA与Ⅶ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二氧化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锌—锰碱性电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2H2O(l)===Zn(OH)2(s)+2MnOOH(s)。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2)某学习小组拟以废旧干电池为原料制取锰,简易流程如下:
①加入浓盐酸溶于废旧电池内黑色物质过程中保持通风,其原因是 。
②从产品纯度、环保等角度考虑,X宜选择 (填代号)。
A.焦炭 B.铝 C.氢气 D.一氧化碳
③写出碳酸锰在空气中灼烧生成四氧化三锰的化学方程式 。
(3)电解硫酸锰溶液法制锰又叫湿法冶锰。以菱锰矿(主要成份是MnCO3,主要杂质是Fe2+、Co2+、Ni2+)为原料制备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iS 、CoS均难溶于水。部分氢氧化物的pH如下表:(若某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05mol·L1,则认为完全沉淀)
物质 | Fe(OH)2 | Ni(OH)2 | Co(OH)2 | Mn(OH)2 | Fe(OH)3 |
开始沉淀pH | 7.5 | 7.7 | 7.6 | 8.3 | 2.7 |
完全沉淀pH | 9.7 | 8.4 | 8.2 | 9.8 | 3.8 |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 。
②加入氨水调节浸出槽中溶液的pH范围: 。
③弃渣B可能含有的物质为 。
④电解槽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定量实验设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获得晶体M的制备原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制备晶体】
以CrCl2•4H2O、过氧化氢、液氨、氯化铵固体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晶体M。
(1)溶液中分离出晶体M的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
他们用冰水和饱和食盐水的混合物洗涤晶体M,其目的是 。
制备过程中需要加热,但是,温度过高造成的后果是 。
【测定组成】
为了测定M晶体组成,他们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仪器和固定仪器省略)。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M晶体,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2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溶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一定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一定体积的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a g样品M溶于蒸馏水,配成100 mL溶液。量取25.00 mL配制的溶液用c mol·L1AgNO3标准溶液滴定,滴加3滴0.01 mol·L1K2CrO4溶液(作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消耗AgNO3溶液为b mL。
(2)安全管的作用是 。
(3)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氯化氢,部分操作步骤是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用蒸馏水洗涤、 、排滴定管尖嘴的气泡、 、滴定、读数、记录并处理数据;下列操作或情况会使测定样品中NH3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填代号)。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用酚酞作指示剂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滴定时NaOH溶液外溅
(4)已知:硝酸银热稳定性差;Ksp(Ag2CrO4)=1.12×1012,Ksp(AgCl)=1.8×1010
选择棕色滴定管盛装标准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
c(CrO42)为2.8×103 mol·L1,则c(Ag+)= 。
(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列出样品M中氯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式 。
如果滴加K2CrO4溶液过多,测得结果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经测定,晶体M中铬、氨和氯的质量之比为104∶136∶213。写出制备M晶体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及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试剂B | 湿润的试纸A | 现象 | 结论 |
A | 碘水 | 淀粉试纸 | 变蓝 | 碘具有氧化性 |
B | 浓氨水,生石灰 | 蓝色石蕊试纸 | 变红 | 氨气为碱性气体 |
C | Na2SO3,硫酸 | 品红试纸 | 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D | Cu,浓硝酸 | 淀粉KI试纸 | 变蓝 | NO2为酸性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乙物质的化学式是 •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
。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