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A.c(CO32-B.c(Mg2+C.c(H+D.Ksp(MgCO3

分析 MgCO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CO3(s)?Mg2+(aq)+CO32-(aq),加入少量稀盐酸,发生CO32-+H+=HCO3-或CO32-+2H+=CO2+H2O,平衡正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MgCO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CO3(s)?Mg2+(aq)+CO32-(aq),加入少量稀盐酸可与CO32-促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中c(CO32-)减小,c(Mg2+)及c(H+)增大,Ksp(MgCO3)只与温度有关,不变,只有A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mL 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含有HCO3-与CO32-的数目之和为0.1 NA
B.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导线中流过2NA个e-时,生成24 g Mg
C.标准状况下,11.2 L C2H6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3.5NA
D.常温常压下,20 g H218O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用盐酸酸化的Fe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NO2溶液,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主要原因是:H++NO2-═HNO2
2HNO2═NO↑+NO2↑+H2O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向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中加足量饱和NaHCO3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阿司匹林彻底水解
D向1mL1.0mol•L-1AlCl3溶液中滴加2mL10% NH4F溶液,再滴加1mL 3.0mol•L-1NH3•H2O溶液,无沉淀生成.Al3+更易与F-结合成AlF6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的玻璃、陶瓷、水泥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其生产原料都需要使用石灰石
B.居室装修材料如化纤地毯、三合板、花岗岩等均会释放出污染空气的甲醛气体
C.侯氏制碱、肥皂的制取工艺过程中均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吸收了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有机物A、B的分子式均为C11H12O5,均能发生如下变化.

已知:①A、B、C、D均能与NaHCO3反应;
②只有A、D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③F能使溴水褪色且不含有甲基;
④H能发生银镜反应.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消去;反应⑥的条件是Cu、加热.
(2)写出F的结构简式CH2=CHCH2COOH;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和羧基.
(3)E是C的缩聚产物,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下列关于A~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选填编号).
a.I的结构简式为
b.D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应形成高聚物
c.G具有8元环状结构
d.等质量的A与B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等量的NaOH
(5)写出B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6)D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写出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的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水解
③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42-+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学用15.0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须用D,第二次浸出应选用A.(填标号)

(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液1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SiO2
(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蒸发皿.
(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gCuSO4•5H2O,则铜的回收率为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可用如下流程来制备.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若用铁和稀硫酸制备FeSO4•7H2O,铁(填物质名称)往往要过量.
(2)要从溶液中得到绿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是bcae.(按前后顺序填)
a.过滤洗涤     b.蒸发浓缩       c.冷却结晶       d.灼烧       e.干燥
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中铁元素含量,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称量5.0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里酸性.
步骤三:用0.010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mol/LKMnO4溶液19.98ml;
(3)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以外还有250ml容量瓶;主要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4)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Fe3+还原成Fe2+,为进一步测定铁元素的含量做准备.
(5)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1.12%.在步骤二中,若加入的KMnO4的溶液的量不够,则测得的铁含量偏高.(选填“偏低”“偏高”“不变”)
(6)某同学将8.74g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5.42g,同时得到密度为1.647g/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研究固体产物得知,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3[Fe(C2O43]═3K2CO3+Fe+FeO+4CO↑+5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涉及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问题:
(1)第二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B与N之间的元素有3种.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碳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则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3)乙烯酮(CH2=C=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用CH3COOH在(C2H5O)3P=O存在下加热脱H2O得到.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sp2和sp,1mol(C2H5O)3P=O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25NA
(4)已知固态NH3、H2O、HF的氢键键能和结构如图1:
 物质氢键X-H…Y 键能kJ.mol-1
 (HF)n D-H…F 28.1
 冰 O-H…O 18.8
 (NH3n N-H…N 5.4

解释H2O、HF、NH3沸点依次降低的原因单个氢键的键能是(HF)n>冰>(NH3n,而平均每个分子含氢键数:冰中2个,(HF)n和(NH3n只有1个,气化要克服的氢键的总键能是冰>(HF)n>(NH3n
(5)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碳化硅晶胞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周围与其距离最近的硅原子有4个,与碳原子等距离最近的碳原子有12个.已知碳化硅晶胞边长为apm,则晶胞图2中1号硅原子和2号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11}a}{4}$pm,碳化硅的密度为$\frac{1.6×1{0}^{32}}{{a}^{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