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Na2S2O3可做分析试剂.它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Na2S2O3•5H2O的制备
Ⅰ实验原理:Na2SO3(aq)+S(s)$\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Ⅱ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Ⅲ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1所示加入试剂,其中装置B和D中加的是NaOH溶液,装置 C中的硫粉应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否则会影响降低反应速率.
(2)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
(3)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采取该措施的理由是防止SO2过量,溶液呈现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4)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将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可得粗产品Na2S2O3•5H2O.
IV 产品检测:
(5)粗产品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二】自来水中余氯的测定
含氯消毒剂给自来水消毒后有余氯.测定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方案如下:在250ml碘量瓶中(或具塞锥形瓶中)放置0.5g碘化钾,加10ml稀硫酸,准确量取流动水样100ml(打开自来水龙头,待水流数十秒后再取水样)置于碘量瓶,迅速塞上塞摇动,见水样呈淡黄色,加1ml淀粉溶液变蓝,则说明水样中有余氯.再以C mol/L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呈无色透明溶液,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Na2SO3═2NaI+Na2S4O6
(6)若该自来水是以漂白粉消毒,能说明水样中有余氯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Cl-+I2+H2O.
(7)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V mL,该次实验测得自来水样品中余氯量(以游离Cl2计算)为355CVmg•L-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塞上塞摇动”动作不够迅速,则测得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分析 (1)B和D是为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把硫研细,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S微溶于酒精,所以C中的硫粉应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否则会降低反应速率;
(2)烧瓶内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气体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防止SO2过量,溶液呈现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4)从滤液中获得Na2S2O3•5H2O时,不能直接加热蒸干,否则无法获得Na2S2O3•5H2O,需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操作方法;
(5)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再利用氯化钡溶液检验是否含有了酸根离子;
(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根,次氯酸根检验强氧化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得碘单质,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
(7)根据Cl2~I2~2Na2S2O3计算余氯量,动作不迅速,空气中的氧气在酸性条件下可把碘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碘,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会增大.

解答 解:(1)B和D是为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所以装的是NaOH溶液;把硫研细,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S微溶于酒精,所以C中的硫粉应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否则会降低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NaOH溶液;降低反应速率;
(2)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烧瓶内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3)SO2过量,溶液呈现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故答案为:防止SO2过量,溶液呈现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4)从滤液中获得Na2S2O3•5H2O,不能直接蒸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等操作,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钠的方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根,次氯酸根检验强氧化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得碘单质,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Cl-+I2+H2O,
故答案为:ClO-+2I-+2H+=Cl-+I2+H2O;
(7)根据Cl2~I2~2Na2S2O3,可知n(Cl2)=$\frac{1}{2}$n(Na2S2O3)=$\frac{1}{2}$×V×10-3L×Cmol/L,氯气质量为=$\frac{1}{2}$×V×10-3L×Cmol/L×71g/mol=3.55VC×10-2g=35.5VC mg,故余氯量(以游离Cl2计算)为 $\frac{35.5VCmg}{0.1L}$=355VC mg/L;
动作不迅速,空气中的氧气在酸性条件下可把碘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碘,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会增大,所以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355VC;偏高.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对操作的分析评价、尾气吸收、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检验、化学计算等知识,明确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M的电子式
(2)E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组成G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ⅦA族.
(4)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已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电池中有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O2十4H2O+8e-═8OH-,这个电极是燃料电池的正极(填“正极”或“负极”),另一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
(2)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通常情况下,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苯发生反应的是(  )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溴水
C.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D.氯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的是(  )
A.O2B.N2C.CO2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物质名称中的“水”通常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水溶液;③表示处于液态.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属于以上三种含义的是(  )
A.蒸馏水B.糖水C.水银D.水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研究小组模拟海水提溴的过程:“氧化-富集-提纯”,设计如下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水浴是热水浴(填“热水浴”或“冷水浴”);装置3盛装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实验过程中做氧化剂的物质是Cl2和Br2;装置1的作用是富集溴和将Br2吹出.
(2)装置2中的S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H+)>C(Br-)>C(SO42-).
(3)从装置2中分离溴的实验步骤是拆除装置、选择萃取剂、萃取、蒸馏.
(4)装置2吸收剂如果改为Na2C03或Na0H溶液,则氯气改为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实验室配制5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NaCl晶体放人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人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l~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①②④③⑤;
(2)实验中就称取NaCl晶体的质量是14.6g;
(3)步骤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引流、防止液滴飞溅.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A、定容时俯视偏高;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偏低;
(5)若定容时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需重新配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请根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和相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第VIA族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H2O(用分子式表示),原因是H2O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
(2)第二周期元素中,除Be、B、Ne三种元素外,其他元素的氢化物沸点如表1所示,其中E的化学式为CH4;第三周期元素单质的熔点(℃)变化如图a所示,其中h的元素符号为Si.                (表1)
氢化物ABHFDE
沸点/℃131710019.5-33.35-164
(3)第二、第三周期的某些元素能形成单质甲和化合物乙,它们具有图b所示的结构单元,甲和乙的晶体类型相同,甲的某种同素异形体与乙在高温时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的单质和CO.若该反应生成的h的单质含有1mol共价键,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0g.
(4)碳元素的某种单质具有平面层状结构,该单质的名称为石墨;同一层中的原子构成许多的正六边形,单质与熔融的钾相互作用,形成某种青铜色的物质(其中的元素钾用“●”表示),原子分布如图c所示,该物质的化学式为KC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