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B(g)?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如表和如图表示:
容器
容积0.5L0.5L1.0L
温度/℃T1T2T2
反应物
起始量
1.5molA
0.5molB
1.5molA
0.5molB
6.0molA
2.0mol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1
B.10min内乙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0.025mol•L-1•min-1
C.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75%

分析 A.乙中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frac{1mol/L×0.5L×\frac{1}{2}}{1.5mol}$=$\frac{1}{6}$,丙中A的转化率为$\frac{2mol/L×1L×\frac{1}{2}}{6mol}$=$\frac{1}{6}$,丙中压强为乙中2倍,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x=1;
B.由图可知,10min内乙容器中C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根据v=$\frac{△c}{△t}$计算v(C),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
C.比较甲与乙可知,乙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C的浓度越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D.计算甲中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进而计算平衡常数,令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反应到达平衡时A的浓度变化量为x,再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利用平衡常数列方程计算x的值,进而计算A的转化率.

解答 解:A.乙中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frac{1mol/L×0.5L×\frac{1}{2}}{1.5mol}$=$\frac{1}{6}$,丙中A的转化率为$\frac{2mol/L×1L×\frac{1}{2}}{6mol}$=$\frac{1}{6}$,丙中压强为乙中2倍,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x=1,故A正确;
B.由图可知,10min内乙容器中C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v(C)=$\frac{1mol/L}{10min}$=0.1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frac{1}{2}$v(C)=$\frac{1}{2}$×0.1mol/(L•min)=0.05mol/(L•min),故B错误;
C.比较甲与乙可知,乙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C的浓度越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甲中平衡时C的浓度为1.5mol/L,则:
             A(g)+B(g)?2C(g)
开始(mol/L):3     1      0
变化(mol/L):0.75  0.75   1.5
平衡(mol/L):2.25  0.25   1.5
故T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frac{1.{5}^{2}}{2.25×0.25}$=4
令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反应到达平衡时A的浓度变化量为x,则:
             A(g)+B(g)?2C(g)
开始(mol/L):1     3       0
变化(mol/L):x     x       2x
平衡(mol/L):1-x   3-x     2x
所以$\frac{(2x)^{2}}{(1-x)×(3-x)}$=4,解得:x=0.75,故A的转化率=$\frac{0.75mol/L}{1mol/L}$×100%=75%,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图象,D选项为易错点、难点,判断x的值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①若用图Ⅰ验证Na2CO3和NaHCO3固体的稳定性,则试管A中装入的固体是Na2CO3
②若用图Ⅱ比较相同质量Na2CO3和NaHCO3固体与足量相同浓度稀盐酸的反应情况,气球胀大较快的是NaHCO3,反应结束后,Na2CO3和NaHCO3对应试管分别能够收集到同等条件下CO2的体积比约为42: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二甲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商品名为弗米(Formil),是一种能替代抗生素的促生长剂,化学式为KH(HCOO)2,具有吸湿性,易溶于水.
二甲酸钾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写出甲酸和碳酸钾生产二甲酸钾的化学方程式:4HCOOH+K2CO3=2KH(HCOO)2+CO2↑+H2O.
(2)测定某弗米产品纯度的实验方法如下:
称取该弗米产品2.5g,将其全部溶解在水中,配制成250mL未知浓度的溶液,取出25.00mL于锥形瓶中,再滴加2~3滴指示剂,用0.1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8.50mL.
①加入的指示剂是酚酞(选填“甲基橙”、“石蕊”或“酚酞”),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②上述弗米产品中二甲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将 4mol A 气体和 2mol B 气体在 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 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B.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C.2 s 时物质 A的转化率为70%
D.2 s 时物质 B的浓度为 0.7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的复合剂,可能含有钠、镁、钙、铁等元素.某同学为了确认其中的金属元素,取部分该制剂作为试液,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①焰色反应中,Na元素的焰色为黄色,K元素焰色为紫色
②溶液pH=4时,Fe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现象1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该试液中含有Na+
(2)现象3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CaCO3
(3)溶液A中加入H2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
(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出此葡萄糖酸盐的复合剂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a、Fe,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恒压(1.01×105 Pa)下,将2.0mol SO2与 a mol O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SO2 (g)+O2(g)?2SO3(g),△H<0
(1)T1℃下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n(SO3)=1.3mol,n(O2)=3.0mol,则a=3.65;平衡时SO2 的转化率为65%.
(2)T2℃下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共为4.8mol.T1与T2的关系是①(选填序号).
①T1>T2   ②T1<T2         ③T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则有关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
操作现象结论
A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H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
B加CCl4,振荡、静置上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2
C滴加NaOH溶液,将湿润
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D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100mL 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D.
A.40.32L    B.30.24L     C.20.16L    D.6.72L
(2)若将过量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反应完全停止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该气体的成分是NO2、NO,反应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为C.
A.0.1mol     B.0.15mol    C.0.2mol  D.0.25mol
(3)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并且该反应的产物只有氯化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2HCl=Cu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H原子形成1molH-H键要吸收热量
B.C(石墨,s)═C(金刚石,s)△H=+1.9 kJ/mol,则可判定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500℃、30 MPa下,0.5 mol N2(g)和1.5 mol H2(g)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
D.已知Ni(CO)4(s)=Ni(s)+4CO(g)△H=Q kJ•mol-1,则Ni(s)+4CO(g)=Ni(CO)4(s)△H=-Q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