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已知 25℃时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数据如表:
弱酸化学式 HSCN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1.3×10 -11.7×10 -56.2×10 -10K1=4.3×10-7 
K2=5.6×10-11
回答下列问题:
(4)写出碳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1=$\frac{[HC{{O}_{3}}^{-}]•[{H}^{+}]}{[{H}_{2}C{O}_{3}]}$.
(2)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a.CH3COONa、b.NaCN、c.Na2CO3、d.NaHCO3溶液的 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da  (填字母).
(3)常温下,0.1mol•L-1的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BD(填序号)
A.[H+]B.$\frac{{H}^{+}}{C{H}_{3}COOH}$        C.[H+]•[OH-]D.$\frac{O{H}^{-}}{{H}^{+}}$
(4)25℃时,将 20mL 0.1  mol•L-1 CH3COOH 溶液和 20mL  0.1  mol•L-1HSCN 溶液分别与 20mL 0.1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 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HSCN的酸性比CH3COOH强,其溶液中c(H+)较大,故其溶液与NaHCO3溶液的反应速率快,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c(SCN-)(填“>”、“<”或“=”).

(5)体积均为 100mL pH=2 的 CH3COOH 与一元酸 HX,加水稀释过程中 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 HX 的电离平衡常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H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
(6)25℃时,在 CH3COOH 与 CH3COONa 的混合溶液中,若测得 pH=6,
则溶液中 c(CH3COO-)-c(Na+)=9.9×10-7 mol•L-1(填精确值),$\frac{c(C{H}_{3}CO{O}^{-})}{c(C{H}_{3}COOH)}$=18.
(7)写出少量 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CO2+H2O+ClO-=HCO3-+HClO.

分析 (1)依据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书写;
(2)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且酸性越强,溶液的pH越小,碱性越强,溶液的pH越大;先根据溶液酸碱性对各物质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程度大小判断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再判断溶液pH大小;
(3)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Kw不变;
(4)由生成二氧化碳的曲线斜率可知HSCN反应较快,则可知HSCN中中c(H+)较大,说明HSCN酸性较强,再利用盐类水解的规律来分析离子浓度的关系;
(5)根据pH=-lgc(H+)计算出氢离子浓度,再根据Kw计算氢氧根浓度;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HX的pH变化程度大,则酸性HX强,电离平衡常数大;
(6)25℃时,混合液pH=6,c(H+)=1.0×10-6mol/L,则由Kw可知,c(OH-)=1.0×10-8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c(CH3COO-)-c(Na+)=c(H+)-c(OH-),根据缓冲溶液中的缓冲公式来计算$\frac{c(C{H}_{3}CO{O}^{-})}{c(C{H}_{3}COOH)}$;
(7)次氯酸酸性大于HCO3-,小于碳酸,少量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

解答 解:(1)碳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1=$\frac{[HC{{O}_{3}}^{-}]•[{H}^{+}]}{[{H}_{2}C{O}_{3}]}$;
故答案为:$\frac{[HC{{O}_{3}}^{-}]•[{H}^{+}]}{[{H}_{2}C{O}_{3}]}$;
(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CH3COONa、b.NaCN、c.Na2CO3、d.NaHCO3溶液,依据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性强弱为:HSCN>CH3COOH>H2CO3>HCN>HCO3-;水解程度SCN-<CH3COO-<HCO3-<CN-<CO32-
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da;
故答案为:cbda;
(3)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虽促进电离,但c(H+)减小,故A不选;
B.$\frac{c({H}^{+})}{c(C{H}_{3}COOH)}$=$\frac{n({H}^{+})}{n(C{H}_{3}COOH)}$,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大,醋酸物质的量减小,则稀释过程中比值变大,故B选;
C.稀释过程,c(H+)减小,c(OH-)增大,c(H+)•c(OH-)=Kw,Kw只受温度影响所以不变,故C不选;
D.稀释过程,c(H+)减小,c(OH-)增大,则$\frac{c(O{H}^{_})}{c({H}^{+})}$变大,故D选;
故答案为:BD;
(4)由Ka(CH3COOH)=1.8×10-5和Ka(HSCN)=0.13可知,CH3COOH的酸性弱于HSCN的,即在相同浓度的情况下HSCN溶液中H+的浓度大于CH3COOH溶液中H+的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又酸越弱,反应生成的相应的钠盐越易水解,即c(CH3COO-)<c(SCN-),
故答案为:HSCN的酸性比CH3COOH强,其溶液中c(H+)较大,故其溶液与NaHCO3溶液的反应速率快;<.
(5)根据pH=-lgc(H+)=2,则氢离子浓度为10-2,又Kw=c(H+)c(OH-)=10-14,所以氢氧根浓度为10-12;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大的酸酸性强,由图可知,HX的pH变化程度小,则HX酸性弱,电离平衡常数小,醋酸酸性强,电离程度大,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 小于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
故答案为:小于;
(6)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所以c(CH3COO-)-c(Na+)=c(H+)-c(OH-)=10-6mol/L-10-8mol/L=9.9×10-7mol/L;
根据缓冲公式pH=pKa-lg($\frac{c(C{H}_{3}COOH)}{c(C{H}_{3}CO{O}^{-})}$),25℃时CH3COOH的 Ka=1.8×10-5,pKa(CH3COOH)=4.76,所以lg($\frac{c(C{H}_{3}COOH)}{c(C{H}_{3}CO{O}^{-})}$)=-1.24,即$\frac{c(C{H}_{3}CO{O}^{-})}{c(C{H}_{3}COOH)}$=18,
故答案为:9.9×10-7;18;
(7)次氯酸酸性大于HCO3-,小于碳酸,少量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ClO-=HCO3-+HClO;
故答案为:CO2+H2O+ClO-=HCO3-+HClO.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关系,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注意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题目以图象题的形式较好的训练学生利用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题目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中能与NaOH溶液、Na2CO3、溴水、苯酚钠溶液和甲醇都反应的是(  )
A.C6H6B.CH3CHOC.CH3COOHD.CH2=CH-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H、C、N、O、Na、S、Cl是常见的七种短周期元素.
(1)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 周期第ⅤA 族,其基态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S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2)用“>”或“<’’填空: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稳定性酸性
N>OC<NH2S<H2OH2SO4<HClO4
(3)由上述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物质有H2O2、N2H4、C2H2、C2H4、C2H6、C6H6等任选其一(任写一种物质的分子式).
(4)NH3可作低温溶剂,它易液化的原因是NH3分子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的存在使得氨气分子间作用力显著增强,沸点显著升高,易液化.已知25℃、101KPa,NH3能在纯氧中燃烧,每转移1mol e-,放出akJ热量,写出该条件下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4NH3(g)+5O2(g)=4NO(g)+6H2O(g)△H=-4a kJ/mol.
(5)通常情况下,N2O5为无色晶体,它与Na2O2能发生反应(类似于CO2与Na2O2能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A、B、C、D、E都为短周期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的+1价阳离子和C的-1价阴离子都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在C的下一周期,可与B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E和C为同一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一种强酸.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ⅠA族.
(2)与E的氢化物分子所含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是H2O(CH4、HF)(举一例、填化学式,下同)、离子是OH-(Mg2+、Al3+、Na+、O2-).
(3)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共价键.
(4)D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
(5)实验室制取A、E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质量为a g的铜丝放在空气中灼烧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质量仍为a g的是(  )
A.CH3COOHB.HNO3C.CH3CH2OH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①CH4、②CH2=CH2、③CH3CH2OH三种有机物中,属于天然气主要成分的是①(填序号,下同),俗称“酒精”的是③,可用于合成聚乙烯塑料的是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对于下列反应,其中葡萄糖不能发生的是(  )
A.酯化B.氧化C.加成D.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H2SiO3$\stackrel{△}{→}$SiO2$\stackrel{HCl(aq)}{→}$SiCl4
B.S$→_{催化剂/△}^{O_{2}}$SO3$\stackrel{H_{2}O}{→}$H2SO4
C.Ca(ClO)2(aq)$\stackrel{CO_{2}}{→}$HClO(aq)$\stackrel{光照}{→}$HCl(aq)
D.Fe$→_{△}^{少量Cl_{2}}$FeCl2$\stackrel{NaOH溶液}{→}$Fe(OH)2$\stackrel{空气中放置}{→}$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Na2S2O3•5H2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取126.0g Na2SO3,溶于800mL水配成溶液.另取一定量的硫粉加乙醇后和上述溶液混合.小火加热至微沸,反应约1h后过滤.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至10℃后析出Na2S2O3•5H2O粗晶体.
(1)加入乙醇的目的是加大Na2SO3和硫粉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若将126.0g Na2SO3反应完全,理论上需要硫粉的质量为32.0g.
(3)滤液中除Na2S2O3和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
(4)为测定所得粗晶体中Na2S2O3•5H2O和Na2SO3比例,现称取三份质量不同的粗晶体,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30mL,充分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后滤出硫,微热滤液使SO2全部逸出.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
样品的质量/g6.83013.66030.000
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L0.6721.3442.688
硫的质量/g0.8001.6003.200
求所用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及粗晶体中n(Na2S2O3•5H2O)、n(Na2SO3)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