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
B. |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
C. | 第IA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 |
D. | 可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
分析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表的周期、族有关;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第IA元素H为非金属;
D.半导体材料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寻找.
解答 解:A.电子层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自左而右按核电荷数递增顺序排列,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增多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故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故A正确;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
C.第IA元素H为非金属,其它为金属,故C错误;
D.半导体材料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寻找,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熟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的性质即可解答,注重元素位置与性质的考查.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1mol•L-1的氨水中加少里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frac{c(O{H}^{-})}{c(N{H}_{3}•{H}_{2}O)}$减小 | |
B. |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S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Cl溶液④(NH4)2Fe(SO4)2溶液液中,c(NH${\;}_{4}^{+}$)的大小关系:④>①>③>② | |
C. | 将2mo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1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c(OH-)+c(A-)=c(H+)+c(HA) | |
D. |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 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c(HC10)+c(ClO-)=c(C0${\;}_{3}^{2-}$)+c(HCO${\;}_{3}^{-}$)+c(H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与AlCl3溶液反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 | |
B. | 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 |
C. | 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_{4}^{+}$)•c(OH-)变大 | |
D. | 1L0.1mol•L-1的氨水中有6.02×1022个NH${\;}_{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Fe3+ | |
B. | 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 |
C. | 原溶液确定含Mg2+、Al3+、NH4+,且n(Mg2+):n(Al3+):n(NH4+)=1:1:2 | |
D. | 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2H4与C4H8一定是同系物 | |
B. | 丙烯和乙烷都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 |
C. | 1丁烯与2丁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 |
D. | 新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