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试验目的操作
比较水中氢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用金属钠分别与同温度的水和乙醇反应,观察反应快慢
验证苯环上的氢原子能被溴原子所取代向溴水中滴加苯,充分振荡,观察溴水层是否褪色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分析 ①从羟基与钠的反应判断;
②苯与溴水混合后不发生反应;
③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从盐的水解角度判断,对应的酸越弱,其酸根离子越易水解.

解答 解:①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根据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二者的活泼性强弱,故①正确;
②苯与溴水混合后不发生反应,苯与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下反应生成溴苯,故②错误;
③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漂白性无关,故③错误;
④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后者大,说明硅酸弱,根据元素周期律可判断,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以及比较方案的合理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化合物I是一种不饱和脂类化合物,它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下列关于化合物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C17H17O3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D.反应遇FeCl3溶液可能显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海带中含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①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并煮沸3分钟;②冷却后进行操作1;③在滤液中滴加稀硫酸和足量双氧水(H2O2);④加CCl4振荡;⑤用分液漏斗分液.操作1是(  )
A.结晶B.萃取C.过滤D.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既可以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1个核糖分子可以与4个乙酸分子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方程式中涉及到的N、O元素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N<O.
(2)基态S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与Cu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还有K、Cr(填元素符号).
(3)PO43-的空间构型是,其中P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4)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CN溶液,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molCN-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2NA
(5)铜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集堆积,铜的原子半径为127.8pm(1pm=10-10cm),列式计算晶体铜的密度9.0g/cm3
(6)下表列出了含氧酸酸性强弱与非羟基氧原子数的关系.
次氯酸磷酸硫酸高氯酸
含氧酸Cl-OH
非羟基氧原子数0123
酸性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酸
由此可得出的判断含氧酸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亚磷酸(H3PO3)也是中强酸,它的结构式为.亚磷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3PO3+2NaOH=Na2HP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用30g乙酸与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67%,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为(  )
A.44gB.0.335molC.29.48gD.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各种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一定值的是(  )
A.甲烷和乙烷B.乙烯和丙烯C.苯和乙炔D.乙炔和丙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中A、B、C是常见的化学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里用A装置加热制取氯气,为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可让A中出来的气体在进入收集装置前依次分别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B,作用是分别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和H2O,
尾气应通入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2)若C装置中圆底烧瓶a里充满了纯净、干燥的HCl气体,b、c为滴有石蕊试液的水,则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HCl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下降,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烧瓶.
(3)如果只提供如图D的装置,进行HCl的喷泉实验,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HCl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HCl
与水接触后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就能产生喷泉.
(4)若C装置中圆底烧瓶里充满了纯净、干燥的氯气,现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则b、c中应盛的液体为氢氧化钠(写物质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