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要读取两次温度 | |
B. | 可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 |
C. | 中和滴定实验中,洗净后的锥形瓶不需要干燥 | |
D. | 向白色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沉淀变为黑色,说明Ksp(ZnS)<Ksp(CuS) |
分析 A.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测定酸溶液、碱溶液的温度及反应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每完成一次测量至少读三次温度;
B.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能够漂白pH试纸,无法测定出氯水的pH;
C.中和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不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D.溶度积越小,难溶物的溶解度越小,越容易生成沉淀.
解答 解:A.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每完成一次中和热测定,至少需要读三次温度:反应前酸溶液、碱溶液的体积和反应中最高温度,故A错误;
B.新制的氯水中存在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漂白有色物质,所以无法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故B错误;
C.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不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所以洗净后的锥形瓶不需要干燥,故C正确;
D.向白色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沉淀变为黑色,说明硫化铜更难溶,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小,所以二者溶度积关系为:Ksp(ZnS)>Ksp(Cu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中和滴定、中和热的测定、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等知识,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注意掌握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明确难溶物的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③⑤ | B. | ①②④⑤ | C. | ①②⑤ | D. | 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苯酚呈弱酸性,能使石蕊试液显浅红色 | |
B. | 苯酚分子中的13个原子有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 |
C. | 苯酚可以和硝酸发生加成反应 | |
D. | 苯酚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 装置 | ![]() | ![]() | ![]() | ![]() |
部分实验现象 |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 | 溶液中的SO42-向b极移动 |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 电子从d极流向 a极 |
A. | d>a>b>c | B. | a>b>c>d | C. | b>c>d>a | D. | a>b>d>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稀硝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 |
B. |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 | |
C. |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 |
D. | 用澄清石灰水试液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过煤的干馏可以获得焦炭 | |
B. | 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 |
C. |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等短链不饱和烃 | |
D. | 煤液化后可以得到甲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④ | B. | ①②④ | C. | ①② | D. | 只有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H=1的溶液中:Fe2+、NO${\;}_{3}^{-}$、SO${\;}_{4}^{2-}$、Na+ | |
B. | 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_{3}^{-}$ | |
C. | $\frac{c({H}^{+})}{c(O{H}^{-})}$=1012的水溶液中:NH${\;}_{4}^{+}$、Al3+、NO${\;}_{3}^{-}$、Cl- | |
D. | c(Fe3+)=0.1mol•L-1的溶液中:K+、ClO-、SO${\;}_{4}^{2-}$、SC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物A的转化率 | B. | 平衡混合气中物质B的百分含量 | ||
C. | 平衡混合气的密度 | D. | 平衡混合气的A的体积分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