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哪一种方法能证明一种无色液体是纯净的水(  )
A.测得这种液体的pH值等于7
B.在1.01×105Pa的压强下测得其沸点为373K
C.电解这种液体,在阴极得到的气体体积为阳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D.测得该液体不导电

分析 A.pH=7的液体不一定是纯净水,如NaCl溶液的pH=7;
B.每一种液体都有其固定的沸点,在1.01×105 Pa压强下测得该液体的沸点为100℃,说明该液体是纯净水;
C.电解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时,得到H2、O2,体积比为2:1;
D.汽油、酒精灯均不能导电.

解答 解:A.pH=7的液体不一定是纯净水,如NaCl溶液的pH=7,故A错误;
B.每一种液体都有其固定的沸点,在1.01×105 Pa压强下测得该液体的沸点为100℃,说明该液体是纯净水,故B正确;
C.电解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时,得到H2、O2,体积比为2:1,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纯水,比如电解硫酸钠、硝酸钠等,故C错误,故C错误;
D.常见有机化合物液体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比如酒精、汽油,不能说明是水,故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把握物质的个性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丙烷是一种重要的烷烃,表示其(  )
A.结构简式B.结构式C.电子式D.分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已知:X+Y$\stackrel{△}{→}$Z+W
(1)Y的电子式是
(2)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2NH3(l)?NH2-+NH4+
(3)用如图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P2O5+6OH-=2PO43-+3H2O.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Na2O2、CaC2都能与水反应,且反应中都有气体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生成的气体均为氧化产物
C.反应物水均作氧化剂D.反应均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无机物A~N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M的溶液与C的稀溶液发生以下反应.其中,I的单质能与本周期IA、VIIA元素组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发生反应,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E.是红褐色沉淀E物质,N是由两种元素按质量比7:8组成的常用化工原料.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M、N的化学符号分别为Fe(NO32、FeS2
(2)在反应①、②、④、⑥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填写序号);在反应⑤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是:3Fe2++4H++NO3-═3Fe3++NO↑+2H2O;I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4)将化合物D与KNO3、KOH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GO4,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相应元素表示):Fe2O3+3KNO3+2KOH$\frac{\underline{\;高温\;}}{\;}$K2FeO4+3K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 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Cl4水解生成TiO2•x H2O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x+2)H2O?TiO2•xH2O↓+4HCl.
(2)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的原因是抑制NH4Fe(SO42水解;
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简外,还需要图中的ac(填字母代号).
(3)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4)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 g•mol-1)试样w g,消耗c mol•L-1 NH4Fe(SO42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frac{cVM}{1000w}$(或 $\frac{cVM}{10w}$%).
(5)判断下列操作对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H4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偏高.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测定结果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以FeSO4溶液、KI溶液、氯水为试剂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①提出假设:假设1:Fe2+还原性强于I-;假设2:I-还原性强于Fe2+
②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其他限选试剂:3mol•L-1 H2SO4、0.01mol•L-1KMnO4、20% KSCN、3%H2O2、淀粉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步骤1:取2mLFeSO4溶液和2mLKI溶液混合于试管中,再滴加再滴加几滴氯水.溶  溶液变成黄色,推测有Fe3+或I2生成.
步骤2:向试管中继续滴加几滴20%KSCN溶液或向试管中继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I-的还原性强于Fe2+或溶液变蓝,说明I-的还原性强于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4,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Z左右相邻,Y、W位于同主族.
(1)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按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S2->O2->F->H+
(2)由X、Y、Z、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强酸,该强酸的浓溶液能与Cu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加热\;}}{\;}$CuSO4+SO2↑+2H2O.
(3)25℃下,将一定量Z或W的氢化物溶于水得0.125mol•L-1 酸M溶液,向20.00ml酸M滴加0.125mol•L-1的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电离度(α)和电离平衡常数(K)一样,可以用来衡量弱电解质在稀溶液中的电离能力.
电离度(α)=$\frac{n(已电离的弱电解质)}{n(全部的弱电解质)}$×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B点若生成的为正盐,则酸M的化学式为:HF.
②在此温度下,酸M的电离度(α)=8%.(用百分数表示)
③已知在此温度下:
Ⅰ1mol 酸M完全电离时吸收b kJ热量
ⅡH+(aq)+OH-(aq)=H2O(1)△H=-a kJ•mol-1
则该过程中,酸M与NaOH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F(aq)+NaOH(aq)?NaF(aq)+H2O(aq)△H=-(a-b)kJ•mol-1;在忽略酸M中阴离子水解时产生的热效应情况下,反应达到B点时,滴加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为0.0025a-0.0023bkJ(用只含a、b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有①纤维素;②环己烷;③苯;④乙酸;取等质量的上述有机物分别在过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其中耗氧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