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Cl的电子式:
C.${\;}_{62}^{144}$Sm与${\;}_{62}^{150}$Sm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D.在固态水中,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在这种晶体中有空隙,造成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至低于水的密度

分析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是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相等;
B.应标出氯离子周围的电子;
C.同种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
D.在固态水中,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

解答 解: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故A错误;
B.氯化铵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_{62}^{144}$Sm与${\;}_{62}^{150}$Sm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
D.在固态水中,水分子间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晶体中有空隙,密度减小至低于水的密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同位素、氢键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若40g密度为ρ g•cm-3的Ca(NO32溶液中含有4g Ca(NO32,则溶液中NO${\;}_{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50ρ}{41}$mol/L
(2)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1000ρV}{(VM+22400)}$mol/L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C2H4和C3H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 g,则该混合物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frac{3a}{14}$NA所含碳氢键数目$\frac{a}{7}$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乙二酸( HOOC-COOH)俗称草酸,易溶于水,电离常数K1=5.4×10-2,K2=5.4×10-5,其盐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无色晶体H2C2O4•2H2O称为草酸晶体,其熔点为101.5℃.草酸晶体失去结晶水得无水草酸,它在157℃升华.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向盛有2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乙二酸浓溶液,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CO3-+H2C2O4=2H2O+2CO2↑+C2O42-.(碳酸:K1=4.4×10-7
(2)向试管A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二酸溶液,按下图Ⅰ组装好装置,加热3-5min.在装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B中有油状且带有香味的液体产生.B中导管口在液面上而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写出乙二酸与少量乙醇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已知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stackrel{187℃}{→}$H2O+CO2↑+CO↑
利用图Ⅱ①和图Ⅱ②加热草酸晶体(夹持仪器忽略),以验证草酸受热是否分解.连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的现象是:图Ⅱ①:试管里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图Ⅱ②:试管里澄清石灰水只变浑浊.
能验证草酸受热分解的装置是①(填图Ⅱ中的编号“①”或“②”).
(4)图Ⅱ①中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草酸蒸气,防止生成草酸盐沉淀对CO2的检出造成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关有机化合物分子式或结构的测定,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根据燃烧产物中元素的种类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B.利用质谱仪记录的质谱图可以精确测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C.利用红外光谱仪记录的红外光谱图可以初步推测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类别
D.利用核磁共振仪记录的核磁共振氢图可以确定该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F、Cl、Br、I的性质的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
A.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B.单质的熔点、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D.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电镀厂曾采用有氰电镀工艺,处理有氰电镀的废水时,可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先用NaClO将CN-离子氧化成CNO-,再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和CO2.环保工作人员在密闭系统中用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量确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
将浓缩后含CN-离子的污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mL(其中CN-的浓度为0.05mol/L)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一段时间后,打开橡皮塞和活塞,使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ClO-═CNO-+Cl-,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NO-+6ClO-+8H+═N2↑+2CO2↑+3Cl2↑+4H2O.
(2)乙中生成的气体除N2和CO2外,还有HCl及副产物Cl2等.丙中加入的除杂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除去HCl气体,丁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去除Cl2,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进入戊中影响测定准确度.
(3)戊中盛有含Ca(OH)2 0.02mol的石灰水,若实验中戊中共生成0.82g沉淀,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等于82%.该测得值与工业实际处理的百分率相比总是偏低,简要说明可能的原因①装置乙、丙、丁中可能滞留有CO2,②CO2产生丁速度较快未与戊中丁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③Cl2、HCl在丙、丁中未吸收完全(三点中任意答两点即可).请提出一个能提高准确度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且操作简单)建议一:不将甲中溶液一次全部加入乙中,改为分次加入,控制CO2的产生速度;
建议二:乙中瓶塞改为三孔塞,增加丁那个孔中插入一根导管到液面以下,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除去CO2的空气,使装置中滞留的CO2尽可能多到与Ca(OH)2反应.
建议三:将戊中澄清石灰水改为浓度较大到NaOH溶液,反应结束后戊中加入足量CaCl2后测沉淀质量等(三点中任意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干冰  ③液态的醋酸  ④石墨  ⑤BaSO4固体  ⑥蔗糖  ⑦甲烷  ⑧熔融的Na2CO3  ⑨稀硝酸=10 ⑩硫酸铜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④⑧⑨;
(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⑧⑩;
(3)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铝制容器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食品,但可长期盛放腌制食品
②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溶液可能会“断路”
③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开始有沉淀生成,而后会溶解
④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⑤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⑥棉花、羊毛、腈纶和涤纶都属于合成纤维.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比为2:1的NaCl与NaHCO3混合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1所示.
(1)在0→t1时间内,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2Cl--2e-=Cl2↑    阴极2H2O+2e-=H2↑+2OH-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点pH>7原因:NaHCO3中HCO3-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而导致溶液呈碱性
0→t1时间内,溶液pH升高比较缓慢的原因:碳酸钠水解能力大于碳酸氢钠导致溶液碱性增强但水解程度仍然不大
(3)从原溶液中溶质数量变化角度上看,t1时刻的意义是:说明该时刻生成的NaOH恰好将NaHCO3完全转化为Na2CO3,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
(4)有人利用电解原理开发出了一种家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发生器(构造如图2),在制备该消毒液时,a电极应该连接在电源的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若两个电极一种是铁、一种是石墨,则b极材料是石墨,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