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广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的CaCl2溶液:Na+、K+、Cl-、CO32-
B.1.0 mol·L-1的HNO3溶液:K+、[Ag(NH3)2]+、Cl-、SO42-
C.1.0 mol·L-1的KI溶液:Na+、Fe3+、Cl-、SO42-
D.澄清透明的溶液:Cu2+、SO42-、Mg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时,某浓度的盐酸、氯化铵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是1.0×10-amol/L、1.0×10-bmol/L,这两种溶液的PH之和为
A、14-a+b B、14+a+b C、14-a-b D、14+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10月教学质检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金属钼(Mo)可以增强合金的某些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下图是化工生产中制备金属钼的实验流程图(已知钼酸为难溶于水和酸的黄色晶体):
(1)在灼烧钼矿时发生化学反应:2MoS2+7O22MoO3+4SO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当有1mol MoS2反应时,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灼烧钼矿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步骤③中需要加入过量硝酸,检验硝酸过量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拟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钼,同时检验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两次使用到C装置,则装置D中所盛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②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代号)。
a.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b.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c.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d.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通氢气
(6)化学分析中,常用沉淀法测定金属的含量。若称取三氧化钼粗产品m g,用浓氨水溶解后,再滴加足量的硝酸使其完全转化为钼酸沉淀,此时消耗0.2 mol/L HNO3溶液250mL ,则粗产品中三氧化钼的含量为 (请用含m的表达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 600 ℃)制得了铁。若该方法用于工业上冶铁,与常规方法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幅度降低能耗
B.电解时铁在阴极上析出
C.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D.生成等量的铁时,此方法与热还原法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西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概念或原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SO2、NH3的水溶液都能够导电,因此都属于电解质
B.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设计为电池,输出电能
D.若两种不同的核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则二者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3B(g) 2C(g)+zD(g),若2分钟后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50%,测得:
v(D)=0.25 mol/(L·mi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v(C)=0.2 mol/(L·min) B.z=3
C.B的转化率为25% D.C的体积分数约为28.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必修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能够将溶液和胶体区分开的方法是
A. 观察颜色、状态 B. 过滤 C. 利用丁达尔效应 D. 闻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