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 B. | 勒夏特列原理 | ||
C. | 洪特规则 | D. | 盖斯定理 |
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③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④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⑤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来解答.
解答 解:A.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打破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故A错误;
B.勒夏特列原理又名“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由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于1888年发现.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其内容为: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故B正确;
C.德国人洪特(F.Hund)根据大量光谱实验数据总结出一个规律,即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因为这种排布方式原子的总能量最低,故C正确;
D.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Hess,也译作赫斯)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热化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在“定压或定容条件下的任意化学反应,在不做其它功时,不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几步完成的,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反应热的总值相等).”这叫作盖斯定律,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平衡原理,电子排布规律,化学反应中能量关系等,掌握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V(H2):V(CO2)=2:1 | B. | V(H2):V(CO2)=1:4 | C. | V(H2):V(CO2)=1:1 | D. | V(H2):V(CO2)=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别加等体枳、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 |
B. | 分别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 | |
C. | 分别将两种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 |
D. | 分別将两种粉末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涿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a)/4 kJ•mol-1 | B. | (b-a+1.4c)/4 kJ•mol-1 | ||
C. | (b-a+5.6c)/4 kJ•mol-1 | D. | b-a+1.4c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4g金属镁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失电子总数为0.2NA | |
B. | 2N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44g | |
C. | 0.1mol/L NaCl溶液中,Na+与Cl-离子总数为0.1NA | |
D. | 17g氨气中所含原子数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除去Fe3+中Al3+:加入过量氨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
B. | 除去FeCl3 中少量CuCl2:用足量的铁粉,过滤 | |
C. | 除去石英中的碳酸钙: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 |
D. | 除去铝粉中的镁粉: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l3+、K+、Cl-、AlO2- | B. | Al3+、Na+、NO3-、HCO3- | ||
C. | NH4+、Fe2+、SO42-、NO3- | D. | Ca2+、H+、NO3-、S2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