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突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 验证假设
该小组涉及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 假设一成立 | |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入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2) 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3) 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通入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映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
___________
【答案】(1)无现象、白色沉淀生成(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故pH值减小;SO2 +H2OH2SO3 H2SO32H+ +SO32-,H++NO3-=HNO3,硝酸酸性大于亚硫酸;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 无现象 | 假设二成立 |
实验2:在盛有富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3)大于,前者是将H2SO3氧化成硫酸,后者是生成硝酸,硝酸的酸性大于硫酸,故前者pH大于后者。
【解析】
试卷分析:(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制备盐酸,故实验1无现象,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电离出H+,和NO3-结合生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SO32-氧化成SO42-,故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故pH值减小;SO2 +H2OH2SO3 H2SO32H+ +SO32-,H++NO3-=HNO3,硝酸酸性大于亚硫酸;验证假设二需要做对比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 无现象 | 假设二成立 |
实验2:在盛有富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3)前者是将H2SO3氧化成硫酸,后者是生成硝酸,硝酸的酸性大于硫酸,故前者pH大于后者。故前者pH值大于后者。
考点:实验设计与评价 探究实验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烷烃与烯烃的性质及反应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烷烃只含有饱和键,烯烃只含有不饱和键
B.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烯烃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烷烃的通式一定是CnH2n+2,而烯烃的通式一定是CnH2n
D.烷烃与烯烃相比,发生加成反应的一定是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有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的方程式: 。
(2)在海洋循环中,通过右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 ===(CH2O)x+x18O2+xH2O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还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②滴定。将吸收液洗后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mol/L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 mol/L。
(4)利用右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 反应中有NH3产生 |
B |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 反应中有H2产生 |
C | 收集气体的同事测得溶液的pH为8.0 |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
D |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室温下,将0.05 mol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加入的物质 | 结论 | |
A | 50mL 1 mol·L-1H2SO4 | 反应结束后,c(Na+)=c(SO42-) |
B | 0.05molCaO | 溶液中 增大 |
C | 50mL H2O |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
D | 0.1molNaHSO4固体 | 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充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 Z | ||
X | W |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
5. 0×10-5 mol·L-1·s1-
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定量实验设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获得晶体M的制备原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制备晶体】
以CrCl2•4H2O、过氧化氢、液氨、氯化铵固体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晶体M。
(1)溶液中分离出晶体M的操作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
他们用冰水和饱和食盐水的混合物洗涤晶体M,其目的是 。
制备过程中需要加热,但是,温度过高造成的后果是 。
【测定组成】
为了测定M晶体组成,他们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仪器和固定仪器省略)。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M晶体,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2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溶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一定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一定体积的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a g样品M溶于蒸馏水,配成100 mL溶液。量取25.00 mL配制的溶液用c mol·L1AgNO3标准溶液滴定,滴加3滴0.01 mol·L1K2CrO4溶液(作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消耗AgNO3溶液为b mL。
(2)安全管的作用是 。
(3)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氯化氢,部分操作步骤是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用蒸馏水洗涤、 、排滴定管尖嘴的气泡、 、滴定、读数、记录并处理数据;下列操作或情况会使测定样品中NH3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填代号)。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用酚酞作指示剂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滴定时NaOH溶液外溅
(4)已知:硝酸银热稳定性差;Ksp(Ag2CrO4)=1.12×1012,Ksp(AgCl)=1.8×1010
选择棕色滴定管盛装标准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
c(CrO42)为2.8×103 mol·L1,则c(Ag+)= 。
(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列出样品M中氯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式 。
如果滴加K2CrO4溶液过多,测得结果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经测定,晶体M中铬、氨和氯的质量之比为104∶136∶213。写出制备M晶体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