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化学教育》报道了如下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1,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2)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Ca(HCO32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
(3)实验结束后检测量筒收集到的气体除CO2外还混有O2,请写出I中产生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ClO$\frac{\underline{\;\;△\;\;}}{\;}$2HCl↑+O2↑.
(4)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 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或将水换成熟水.

分析 (1)从Cl2+H2O?HCl+HClO 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2)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HClO,因为碳酸钙是过量的,并且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CO3+H2O+CO2=Ca(HCO32,因此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Ca(HCO32+2HCl=CaCl2+2H2O+2CO2↑,据此分析;
(3)I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加热可以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
(4)从二氧化碳微溶于水的角度分析.

解答 解:(1)CaCO3 消耗了氯水中的 HC1,使 Cl2+H2O?HCl+HClO 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氯化氢与碳酸钙反应所得),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抑制了次氯酸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存在了浓度更高的次氯酸,因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故答案为:CaCO3 消耗了氯水中的 HC1,使 Cl2+H2O?HCl+HClO 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2)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HClO,因为碳酸钙是过量的,并且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CO3+H2O+CO2=Ca(HCO32,因此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Ca(HCO32+2HCl=CaCl2+2H2O+2CO2↑,所以②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极少量的氯气外,还有HClO、Ca(HCO32、CaCl2
故答案为:Ca(HCO32
(3)I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加热可以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O$\frac{\underline{\;\;△\;\;}}{\;}$2HCl↑+O2↑,
故答案为:2HClO$\frac{\underline{\;\;△\;\;}}{\;}$2HCl↑+O2↑;
(4)因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并且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为减少因二氧化碳的溶解而导致二氧化碳的损失,可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将水换成熟水,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
故答案为: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或将水换成熟水.

点评 该题综合性较强,在定性研究中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和书写化学方程式,而在定量研究中则以简答题的形式要求考生答对和答全有关实验操作基本技术问题并进一步的思考实验现象的原因,较大程度地造成答案的难以确定和完整,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填写下列空白处:实验室里要配制500mL0.2mol/L的Na2CO3溶液.实验步骤大致有:
A、在天平上称出10.6g Na2CO3固体,把它放在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B、把得到的溶液小心地沿着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C、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也小心转入容量瓶中.
D、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E、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F、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并洗涤容量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生成沉淀的反应B.有单质参与的反应
C.歧化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从有关化工产品生产资料上查得:工业上用MnO2和KOH为主要原料来制取KMnO4,主要生产过程分两部进行:第一步,将MnO2和KOH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在空气中加热至熔化,并不断连接搅拌,以制取K2MnO4;第二步,将K2MnO4的浓溶液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在阳极可得到KMnO4
(1)写出由MnO2和KOH制取K2MnO4的化学方程式2MnO2+4KOH+O2$\frac{\underline{\;\;△\;\;}}{\;}$2K2MnO4+2H2O,在该反应过程中必须连续搅拌的作用是与空气充分接触,使MnO2氧化完全.
(2)电解K2MnO4浓溶液时,阴极的产物是H2、KOH,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阴极:2H2O+2e-=H2↑+2OH-
阳极:MnO42--e-=MnO4-
(3)实验室可用草酸(H2C2O4)测定高锰酸钾的纯度.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overline{4}$+H2C2O4+H+→CO2↑+Mn2++H2O(未配平).现准确称取2.000g高锰酸钾样品配成250mL酸性溶液,取25.00mL该溶液滴定25.00mL0.1000mol/L的草酸标准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0.12mL.
①判断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向锥形瓶中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标准液,锥形瓶中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后不变色.
②该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是98.20%(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碳氢油”是一种可代替石化柴油的生物液体燃料,它是以各种酯类化合物(菜籽油、棉籽油以及各种植物油的下脚料)余甲醇作为原材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脂交换反应生产的一种液体燃料,金黄色,显中性.燃烧时,无黑烟,无异味,无有害气体排出.属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所需原材料来源广,价格便宜.
(1)根据题中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氢油”属于烃类
B.“碳氢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地沟油”可用于制造“碳氢油”
D.“碳氢油”可用作汽车燃料,且能减少发动机积碳
(2)羰酸脂RCOOR′在催化剂存在时可跟醇R″OH发生如下反应(R′、R″是两种不同的烃基):
RCOOR′+R″OH$\stackrel{催化剂}{→}$RCOOR″+R′OH
此反应称为酯交换反应.
①写出菜籽油(主要含油酸甘油酯)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这个反应中甲醇必须过量的理由是酯交换反应是可逆反应,使用过量的甲醇,可以使平衡向右移动,酯交换反应完全.
(3)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DMC)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以乙烯、CO2和甲醇为原料可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如下: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DMCCH3OCOOCH3
②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③DMC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既属于脂类又属于醇类的有4种,其中有一种核磁共振氢谱上出现4个峰,且其强度之比为2:1:1:1,该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HCOOCH2CH2OH,名称为甲酸乙二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2和CO,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1:1,物质的量之比为1:1,密度之比为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
A.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B.向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C.向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铜粉
D.向MgCl2、H2SO4的混合液中滴入过量B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氮化硅(Si3N4,其中N元素化合价为-3)是一种具有耐高温、熔融态时不导电等优异性能的新型陶瓷.工业上可用下列方法制取:3SiO2+6C+2N2$\frac{\underline{\;高温\;}}{\;}$ Si3N4+6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Si元素化合价不变B.氮化硅晶体中含有Si4+
C.Si3N4属于氮化物D.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燃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等气体,常用下列方法处理,以实现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
(1)对燃煤废气进行脱硝处理时,常利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
①CH4 (g)+4NO2(g)═4NO(g)+CO2(g)+2H2O(g)△H=-570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则CH4 (g)+2NO2(g)═N2(g)+CO2(g)+2H2O(g)△H=-865 kJ•mol-1
(2)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stackrel{催化剂}{?}$CH3OCH3(g)+3H2O(g)
已知在压强为a MPa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见如图:
①此反应为放热(填“放热”、“吸热”);若温度不变,提高投料比[$\frac{n({H}_{2})}{n(C{O}_{2})}$],则K将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a MPa和一定温度下,将6mol H2和2mol CO2在2L密闭容器中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气中CH3OCH3的体积分数约为16.7%(即$\frac{1}{6}$),此时CO2的转化率为80%
(3)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
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COH2CO
1650241.62.45
2900120.41.63
3900abcdt
①6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为$\frac{8}{3}$,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放(填“吸”或“放”)热反应
②若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且t<3min,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b=2a,a>1(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