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①如图,上述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②写出反应D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实验装置综合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A中HClO分解生成氧气,B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中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D中反应生成氯气,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①A中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中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中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没有气体生成,D中反应生成氯气,
故答案为:C;
②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
  △  
.
 
MnCl2+Cl2↑+2H2O.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中Cl-、Br-、I-的离子个数比为1:2:3,欲使其比为1:1:1,需通入氯气,那么通入氯气的分子个数是原溶液中I-个数的(  )
A、
1
2
B、
1
3
C、
2
3
D、
1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B、因为乙烯当中含有σ键,所以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活动课上,某同学分别用图示A、B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胶头滴管中的盐酸同时滴加到试管中,观察长直玻璃管内液面高低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首先要
 
(填操作名称).
(2)各组反应开始时,
 
装置中的长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快,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若盐酸均过量,且长直玻璃管内液面一样高,则消耗的m(NaHCO3):m(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都能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  )
A、HCl和CO2
B、NH3和CH4
C、SO2和CO
D、NO和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化合物A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5%、4.2%和58.3%,请填空:
(1)0.01mol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氧气1.01L(标准状况下),则A的分子式是
 

(2)实验表明:A分子中不含醛基.1molA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放出3mol二氧化碳.在浓硫酸催化下,A与乙酸可发生酯化.A分子式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吸收峰,且面积之比为1:2:2:3.则A的结构简式是
 

(3)在浓硫酸催化和适宜的反应条件下,1molA与3mol乙醇反应生成B,则B得化学式为
 
,官能团名称为
 
,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上将煤气化过程中生成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甲醇,反应的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若升高反应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在一定温度下,向一恒压容器中充人1mol CO、2mol H2和1mol CH3OH,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混合气体密度的0.8倍,则到达平衡状态前该反应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4)根据图二,甲醇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若以甲醇为原料制成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06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后,得到1.792L CO2气体(标况)和0,.9gH2O,该有机物对氢气相对密度是53.
(1)求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3)根据下述实验现象及结论是,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①它不能与溴发生反应
②它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③它能发生硝化反应,当引入1个硝基时,只能得到1种硝基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A、甲苯B、乙烷C、乙烯D、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