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已知:CO(g)+$\frac{1}{2}$O2(g)=CO2(g)△H=-141kJ•mol-1
2H2(g)+O2(g)=2H2O(g)△H=-484kJ•mol-1
CH3OH(l)+$\frac{3}{2}$O2(g)=CO2(g)+2H2O(g)△H=-726kJ•mol-1
利用CO、H2化合制得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l)△H=+101 kJ/mol.

分析 已知CO(g)+$\frac{1}{2}$O2(g)?CO2(g)△H=-141kJ•mol-1
2H2(g)+O2(g)?2H2O(g)△H=-484kJ•mol-1
CH3OH(l)+$\frac{3}{2}$O2(g)?CO2(g)+2H2O(g)△Hl=-726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到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已知CO(g)+$\frac{1}{2}$O2(g)?CO2(g)△H=-141kJ•mol-1
2H2(g)+O2(g)?2H2O(g)△H=-484kJ•mol-1
CH3OH(l)+$\frac{3}{2}$O2(g)?CO2(g)+2H2O(g)△Hl=-726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到CO、H2化合制得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l)△H=+101 kJ/mol,
故答案为:CO(g)+2H2(g)=CH3OH(l)△H=+101 kJ/mol.

点评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盖斯定律的应用,学生要知道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比较容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硬质玻璃管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仪器,请分析下列实验(固定装置略)并回答问题.
Ⅰ、进行微量实验:如图所示,将浓硫酸滴入装有Na2SO3固体的培养皿一段时间后,a、b、c三个棉球变化如下表.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棉球棉球上滴加的试剂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
a品红试液棉球变白,微热后又恢复红色SO2具有漂白性,且为暂时性漂白
b含酚酞的NaOH溶液棉球变为白色离子方程式:2OHˉ+SO2 =SO32ˉ+H2O或OHˉ+SO2=HSO3ˉ
c含淀粉的碘水棉球变为白色该气体具有还原性 (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Ⅱ、硬质玻璃管与其它装置结合完成定性或定量实验.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探究的装置.

实验一:铁矿石中含氧量的测定
(1)按图组装仪器(夹持仪器均省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10.0g铁矿石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3)从左端导气管口处不断地缓缓通入H2,待C装置出口处H2验纯后后,点燃A处酒精灯;
(4)充分反应后,撤掉酒精灯,再持续通入氢气至完全冷却.
(5)测得反应后装置B增重2.70g,则铁矿石中氧的质量分数为24%.
实验二: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

(1)步骤②和⑤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2)下列有关步骤⑥的操作中说法不正确的是bc.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液润洗
b.锥形瓶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c.因为碘水为黄色,所以滴定过程中不需加指示剂
实验结论:推算铁的氧化物的组成,由实验一、二得出该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5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叙述中,肯定能说明金属甲比金属乙金属性强的是(  )
A.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
B.甲原子电子层数比乙原子电子层数多
C.1mol甲从酸中置换生成的氢气比1mol乙从酸中置换生成的氢气多
D.常温下,甲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而乙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1是某科技小组,以废旧锌锰干电池为原料,回收及制备多种用途的碳酸锰和相关物质的主要流程(如图2):

(1)灼烧黑色粉末变成黑褐色是因为有少量Mn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少量的MnO,其可能的反应方程式为:2MnO2+C$\frac{\underline{\;\;△\;\;}}{\;}$2MnO+CO2↑或MnO2+C$\frac{\underline{\;\;△\;\;}}{\;}$MnO+CO↑.
(2)还原过程是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草酸,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MnO2+H2C2O4+H2SO4=MnSO4+2CO2↑+2H2O;在该过程中甲同学发现加入硫酸,部分固体溶解只剩余黑色固体,接着他没有加入草酸而是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发现固体也完全溶解了;乙同学在加硫酸后也没有加草酸,他又加入了一定量氨水,无明显变化,测得这时溶液的PH值为9,他接着又加入双氧水,发现黑色固体不减反增,写出导致固体增加的离子方程式:Mn2++H2O2+2OH-=MnO2↓+2H2O;比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针对MnO2和H2O2氧化性的强弱,你得出的结论是:酸性条件下氧化性MnO2>H2O2,碱性条件下氧化性MnO2<H2O2
(3)操作1和操作2相同,其名称是过滤.
(4)硫酸锰转化为碳酸锰的操作是,在60℃下调节PH值后加入碳酸氢铵溶液,直到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加热反应1小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2++2HCO3 -=MnCO3↓+CO2↑+H2O.
(5)已知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为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式MnO2+NH4++e-=MnO(OH)+NH3;电解MnSO4溶液回收锰的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或4OH--4e-=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含6.02×1023个中子的${\;}_3^7Li$的质量是(  )
A.$\frac{7}{4}g$B.4.7 gC.7.4 gD.$\frac{4}{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有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阳离子 K+、Na+、Cu2+、Al3+;阴离子SO42-、HCO-、NO3-、OH-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仅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只有A中放出无色气体,只有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1)写出B、D的化学式:BKNO3;CuSO4,DCuSO4
(2)将含1mol A的溶液与含1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化学式为Na2CO3
(3)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4)在A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CaCO3↓+CO32-+H2O
(5)向20mL 2mol/L C溶液中加入30mL E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0.78g沉淀,则E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1或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D、E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F为磁性物质.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催化剂,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2)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KClO3;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则A是H2O2
(3)写出G→H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检验H中阳离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通入SO2
溶液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
C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
D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10mL 18mol/L的H2SO4中加入足量的锌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产生标况下2.688L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硫酸少于0.18molB.有0.12mol H2SO4被还原
C.反应后溶液中无H2SO4剩余D.消耗锌片为7.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