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已知A、B、C、D、E、F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质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B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D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E是第四周期d区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F+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全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84s2
(2)A、B、C、D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C<N<O(填元素符号).
(3)E(BD)4为无色或黄色挥发性剧毒液体,熔点-19.3℃,沸点43℃.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呈四面体构型,该晶体的类型为分子晶体,E与BD之间的作用力为配位键.
(4)①写出一种与BD3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BF3
②含F2+的溶液与K2SO4、氨水反应可得到化合物[F(NH34]SO4.1mol配合物离子[F(NH34]2+中含σ键的数目为16NA
③E元素与镧(La)元素的合金可做储氢材料,该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中心有一个E原子,其他E原子都在晶胞面上,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LaNi5;已知该合金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晶胞参数为a pm,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该晶胞的密度为$\frac{M}{{N}_{A}•{a}^{3}}×1{0}^{30}$g•cm-3

分析 A、B、C、D、E、F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的质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则A为H元素;
B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B为C元素;
D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则D为O元素,故C为N元素;
E4+与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E为Ti元素;
F是第四周期d区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则F为Ni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A、B、C、D、E、F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的质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均相等,则A为H元素;
B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B为C元素;
D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则D为O元素,故C为N元素;
E4+与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E为Ti元素;
F是第四周期d区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则F为Ni元素,
(1)E为22号元素Ti,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故答案为:3d84s2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C<N<O,故答案为:H<C<N<O;
(3)Ni(CO)4熔沸点较低,为分子晶体;Ni为过渡元素容易提供空轨道,而CO提供孤对电子,二者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分子晶体;配位键;
(4)①与CO3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BF3,故答案为:BF3
②1mol配合物离子[Ni(NH34]2+,镍离子与氨分子之间有4个σ键,每个氨分子内部有3个σ键,所以1mol[Ni(NH34]2+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4+4×3)NA 个=16NA个,故答案为:16NA
③该合金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中心有一个镍原子,其他8个镍原子都在晶胞面上,镧原子都在晶胞顶点,所以晶胞实际含有的镍原子为1+8×$\frac{1}{2}$=5,晶胞实际含有的镧原子为8×$\frac{1}{8}$=1,所以晶体的化学式LaNi5,晶胞的密度ρ=$\frac{m}{V}$=$\frac{M}{{N}_{A}(a×1{0}^{-10}cm)^{3}}$=$\frac{M}{{N}_{A}•{a}^{3}}×1{0}^{30}$,故答案为:LaNi5;  $\frac{M}{{N}_{A}•{a}^{3}}×1{0}^{3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等电子体、化学键、晶胞的结构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观察图中晶胞的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室温下,用0.100mol/L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mol/L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点醋酸与NaOH恰好中和
B.O点溶液的pH>1
C.M点存在:2c(Na+)═c(CH3COO-)+c(CH3COOH)
D.W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配制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物质C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且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②也在水溶液中进行,其离子方程式是Cl2+2Fe2+=2Cl-+2Fe3+;检验E物质中阳离子的操作和现象滴入KSCN溶液,滴加后溶液变血红色,A单质与1mol/L稀硝酸160mL恰好反应,最多消耗A单质3.36g;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图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2e-═A2+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
(3)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4)A、C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A先被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2.4g Mg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
C.1 L 1mol•L-1 CH3COONa溶液中存在NA个CH3COO-
D.1 mol Cn H2n+2含有(3n+2)NA个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变小.A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B、D属于同一主族,C为自然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2倍,E为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A、B的元素名称分别为氯、硅.
(2)B、D的原子半径大的是Si(填元素符号).
(3)A、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3H+=Al3++3H2O.
(4)A、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弱的是H2CO3,氢化物稳定性强的是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SiO2的是(  )
A.石英B.水晶C.金刚砂D.玛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可以发生下列反应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
(1)在反应中,氧化剂是KMnO4氧化产物是Cl2
二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KMnO4>Cl2
(2)在反应中若有1mole-发生转移,则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11.2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