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6.5g的锌和足量的盐酸反应.
(1)计算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24L.(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2)计算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根据n=$\frac{m}{M}$计算6.5g Zn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Zn+2HCl=ZnCl2+H2↑,计算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V=nVm计算氢气的体积,结合Zn化合价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

解答 解:(1)6.5g Zn的物质的量=$\frac{6.5g}{65g/mol}$=0.1mol,
设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则:
Zn+2HCl=ZnCl2+H2
1             1
0.1mol        x
x=$\frac{0.1mol×1}{1}$=0.1mol
标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0.1mol×22.4L/mol=2.24L,
故答案为:2.24L;
(2)反应中Zn由0价升高为+2价,故转移电子为0.1mol×(2-0)=0.2mol,
答:反应中转移电子为0.2mol.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基础,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广泛利用着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能量变化的都是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C.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称为热化学
D.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平齐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没有水了再停止加热
D.称量氢氧化钠时,应先将小烧杯放在左盘称量,再将药品加入到小烧杯中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误食少量含有重金属(Cu2+)的食物会使人中毒,可服用下列哪种物质缓解中毒程度(  )
A.生鸡蛋清B.食盐水C.糖水D.白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量筒、温度计.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填“能”或“否”),其原因是金属易导热,热量散失导致误差大.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溶液温度中和热
t1t2△H
50 mL0.55 mol•L-1NaOH溶液20℃23.3℃ 
50 mL0.5 mol•L-1HCl溶液
50 mL0.55 mol•L-1NaOH溶液20℃23.5℃
50 mL0.5 mol•L-1HCl溶液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J•℃-1•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H=-56.85(保留2位小数).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Cl(aq)+NaOH(aq)=NaCl(aq)+H2O(l)△H=-56.8kJ•mol-1
(4)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无(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有填“有”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B.氢氧化铝与盐酸:Al(OH)3+3H+═Al3++3H2O
C.铁溶于氯化铁溶液:Fe+Fe3+═2Fe2+
D.氨气溶于醋酸:H++NH3═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写出下列基团(或官能团)的名称或结构简式:
-CH2CH3乙基、-OH羟基、碳碳双键、醛基-CHO、羧基-COOH、-COOR酯基.
(2)某烷烃的分子量为 72,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该烷烃的结构简式为,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常温下,100mL 0.1mol•L-1的三种盐溶液NaX、NaY、NaZ的pH分别为7、8、9,则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A.HX、HY、HZ的酸性依次增强
B.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X-)<c(Y-)<c(Z-
C.电离常数K(HY)>K(HZ),水解常数K(Y-)>K(Z-
D.c(X-)=c(Y-)+c(HY)=c(Z-)+c(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1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C(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2是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则可逆反应NO2(g)+CO(g)?CO2(g)+NO(g)△H中,△H=-234KJ/mol;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
①在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否 (填“是”或“否”),原因是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则E2的变化是:E2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