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25℃、101kPa时,稀的强酸与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Ⅰ)写出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发生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Ⅱ)某兴趣小组用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测定中和热.
(1)配制溶液:实验室配制500mL0.55mol/L的NaOH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量筒和
 

(2)中和热测定.
①实验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
 

②实验中用50mL 0.25mol/L的稀硫酸与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反应,该小组同学采用上述试剂用量的理由是:
 

③假定反应前溶液以及中和后的混合液的密度均为1.00g/cm3,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温度均为16.9℃,而混合后溶液最高温度的平均值为19.6℃,比热容为 4.18J/(g?℃),则该实验中测得中和热△H=
 

④上述实验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C.所取氢氧化钠溶液分多次倒入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后直接量硫酸的温度.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专题:
分析:(Ⅰ)依据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Ⅱ)(1)根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时所需的仪器来回答;
(2)①依据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过程和仪器分析中和热实验时所需的玻璃仪器;
②碱过量,确保酸完全反应,热量完全放出;
③根据Q=cm△t计算放出的热量,反应热△H=-
Q
n
来计算即可;
④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要将温度计回零直再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解答: 解:(Ⅰ)稀的强酸与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则稀硫酸与稀烧碱溶液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2
H2SO4(aq)+NaOH(aq)=
1
2
Na2SO4(aq)+H2O(l)△H=-57.3 kJ/mol,故答案为:
1
2
H2SO4(aq)+NaOH(aq)=
1
2
Na2SO4(aq)+H2O(l)△H=-57.3 kJ/mol;
(Ⅱ)(1)配制500mL0.55mol/L的NaOH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量筒和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2)①中和热测定实验时所需的玻璃仪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碱过量,确保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准确,故答案为:使碱(NaOH)略过量,保证酸(H2SO4)充分反应;
③根据Q=cm△t=100mL×1.00g/cm3×4.18J/(g?℃)(19.6℃-16.9℃)=1128.6J,反应热△H=-
Q
n
=-
1128.6J
0.05L×0.5mol/L
=-45144J/mol=-45.144kJ/mol,故答案为:-45.144kJ/mol;
④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错误;
C.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人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C正确;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要将温度计回零直再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直接测定测得温度偏低,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热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某无色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测得结果呈强酸性.则下列各组离子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A、Mg2+、Ca2+、HCO3-、Cl-
B、Na+、Mg2+、Cl-、SO42-
C、K+、Fe3+、Cl-、SO42-
D、Ba2+、Al3+、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I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下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烧杯中的溶液通常是
 

(3)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
 

(4)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5)为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还须进行一次实验.实验方案为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6)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经查阅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资料1:
硫酸/mol?L-1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15约150约236
16约150约250
18约120不消失
资料2: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2S、CuS、Cu7S4中的一种或几种.仅由上述资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15mol?L-1
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
(7)为测出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250.00mL溶液,取该溶液25.00mL加入足量KI溶液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b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Na2S2O3溶液V 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a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
 
.(已知:2Cu2++4I-═2CuI+I2,2S2O32-+I2═S4O62-+2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试回答:
(1)若三种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1,中和一定量NaOH溶液生成正盐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V1L、V2L、V3L,其大小关系为
 

(2)若三种溶液的pH都为2,分别取10mL上述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mL,此时三种溶液的pH依次为pH1、pH2、pH3,其大小关系为
 
(用“<”、“>”或“=”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常温常压下气体X(见选项)与O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充满圆底烧瓶,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烧瓶.长时间充分反应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假设溶质不向烧瓶外扩散)(  )
A、NH3
B、HCl
C、SO2
D、NO2(假设不含N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第三电子层比B原子的第三电子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第二电子层电子数恰好为A原子第二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为了解Cu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提出如下的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协助该小组的同学完成下列研究.
【提出问题】
①Cu的金属活泼性小于Al,Al(OH)3具有两性,Cu(OH)2也具有两性吗?
②通常情况下,+2价Fe的稳定性小于+3价Fe,+1价Cu的稳定性也小于+2价Cu吗?
③CuO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实验方案】
(1)解决问题①需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
 
(填试剂),同时进行进行相关实验.
(2)解决问题②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98gCu(OH)2固体,加热至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A的化学式为
 

(3)为解决问题③,设计的实验装置为(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装置未画出):

实验中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
【实验结论】
(1)Cu(OH)2具有两性.证明Cu(OH)2具有两性的实验现象是
 

(2)根据“实验方案(2)”,得出的+1价Cu和+2价Cu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
 
 

(3)CuO能被NH3还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问题讨论】
(4)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也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和A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NH3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配制1mol/L的稀H2SO4 90mL,配制过程中需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  )
①20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50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⑦⑤⑥
C、②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A、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液体混合物
B、
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C、
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
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