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实验均为黄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化学式: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以上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完成方程式

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 Na2CO3 ⑤⑥ 2Na+2H2O=2Na++2OH+H2 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实验均为黄色,则ANa;钠与氧气反应生成BBNa2O2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DNa2CO3;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CNaOHNaOH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ENaHCO3

1)根据以上分析,ANaDNa2CO3

2)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以上反应中,NaOH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填⑤⑥。

3)①A→C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

B→D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温度下,分别向10.00mL0.1mol/LKClK2CrO4溶液中滴加0.1mol/L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lgc(M)(MCl-CrO42-)AgNO3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L1表示-lgc(Cl-)V(AgNO3)的变化关系

B.M点溶液中:c(NO3-)>c(K+)>c(Ag+)>c(H+)>c(OH-)

C.该温度下,Ksp(Ag2CrO4)=4.0×10-12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mol/LKClK2CrO4溶液,则曲线L2N点移到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

现象

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无色

有沉淀生成,溶液为蓝色

有无色气泡产生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B.中的白色沉淀为BaSO4

C.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Zn=ZnCl2H2D.中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2mol/L1mol/L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4mol/LO22mol/LB.SO22.5mol/L

C.SO2SO3均为1.5mol/LD.SO3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启普发生器是荷兰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室气体发生装置,由图中漏斗1和容器2两部分构成;现借助启普发生器及相关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日用化学品——NH4ClNa2CO3。回答相关问题:

NaHCO3的制备)

反应原理:NH3+NaCl+CO2+H2O=NH4Cl+NaHCO3

反应装置:

1)启普发生器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如果上述装置中导管被堵塞,启普发生器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仪器3中盛装的试剂是___;已知常温,NaCl的溶解度为35.9g,仪器4中含氨的饱和食盐水的配制方法是将20.0mL浓氨水与8.0gNaCl混合振荡过滤,试推测过滤除去的物质为___

3)观察仪器4CO2流速的方法是___,仪器5中试剂的作用是___

4)反应结束后,对仪器4进行冷却并趁冷过滤其中的悬浊液,趁冷的目的是___

Na2CO3的制备)

5)将(4)所得固体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得到Na2CO3;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NaHCO3固体已分解完全___

NH4Cl的制备)

6)向(4)所得母液中加入两种物质并降温,NH4Cl会逐步结晶析出,所加物质的名称是___,过滤NH4Cl晶体后的滤液可以再次循环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H4+所含的质子总数为10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B.该方法每处理1molNH4+,需要0.5molNO2-

C.过程IV中,NO2-发生氧化反应

D.N2H2中含有σ键和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反应:2AgBg)。分别取1molA2L的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分别在T1T2下,测得A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同时能提高A平衡的转化率

B.从反应开始至40min时,T2温度下生成B的物质的量比T1温度下多

C.图中abc三点的化学反应速率依次减小

D.B表示T1温度下前4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025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选用下图所示装置 (夹持装置略)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MgBr2

已知:①乙醚的熔点为-116.3℃,沸点为34.6℃。

MgBr2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的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MgBr2能与乙醚发生反应 MgBr2 +3C2H5OC2H5MgBr2 3C2H5OC2H5

③不考虑氮气与镁的反应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I.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正确连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II.加热装置A,迅速升温至140℃,并保持140℃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

III.通入干燥的氮气,使溴分子缓慢进入装置B中,直至完全加入。

IV.装置B中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将滤液转移至干燥的烧瓶中,在冰水中冷却,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产品。

V.用苯洗涤粗产品,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将其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 MgBr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使用仪器m的优点是_______

(2)步骤I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 _____(填小写字母),装置D的作用是____

(3)若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入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4)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N2,原因是___________

(5)有关步骤V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 B 洗涤晶体可选用0℃的苯

C 加热至160℃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 D 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6)为测定产品的纯度(假定杂质不参与反应),可用EDTA (简写为Y4-,无色)标准溶液滴定,以络黑T为指示剂(pH=6.3~11.6时显蓝色,pH11.6时显橙色)。已知: Mg2+与络黑T形成的配合物(Mg2+-络黑T)呈酒红色,Mg2+Y4-形成的MgY2-为无色;在pH约为9的缓冲溶液中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 + Y4-=MgY2-Mg2+-络黑T+Y4- =MgY2- +络黑T

①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前,先称取0.2500g无水MgBr2产品,溶解后,加人2滴络黑T试液作指示剂,用0.0500 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标准溶液25.00 mL,则测得无水MgBr2产品的纯度是___(以质量分数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醇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是生产氢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1)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存在以下副反应:(已知ab均大于零)

Ⅰ:甲醇分解 CH3OH(g) CO(g)+2H2(g) △H= +akJ·mol-1

Ⅱ:水蒸气变换:CO(g)+H2O(g)CO2(g)+ H2(g) △H= kJ·mol-1

催化重整反应:CH3OH(g) +H2O(g)CO2(g)+ 3H2(g) △H=________kJ·mol-1

(2)甲醇分解与水蒸气变换反应Kp与温度关系见下表:

698K时.CH3OH(g) +H2O(g)CO2(g)+ 3H2(g)Kp=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②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该反应.发现平衡时体系中CO含量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的可能机理如图甲所示.结合下表分析CH3OH CH3O的主要反应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对重整反应温度(T)与水醇比()进行优化,得到图乙、丙。

结合图乙分析温度、水醇比与甲醇平衡转化率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中用阴影画出最优化的反应条件区域(下图为乙和丙组合的平面图,实线为甲醇平衡转化率,虚线为CO物质的量分数)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