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1)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10-13,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于25℃.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10:1.
②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9:2.
(2)常温下,0.1mol•L-1HA溶液中,$\frac{c({H}^{+})}{c(O{H}^{-})}$=108.现取0.1mol•L-1HA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填“酸”“碱”或“中”),该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大于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已知NaB水溶液呈碱性,常温下将0.10mol NaB和0.05mol HCI溶于水,得到1L溶液.
①已知该混合溶液为弱酸性,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B-)>c(Cl-)>c(H+)>c(OH-);
②向上述混合液中再加入0.03mol NaOH,溶液中n(B-)+n(OH-)-n(H+)=0.08 mol.

分析 (1)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该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中c(NaOH)=c(OH-)=$\frac{1{0}^{-13}}{1{0}^{-11}}$mol/L=0.01mol/L,pH=1的稀硫酸中c(H+)=0.1mol/L,如果混合溶液呈中性,则n(OH-)=c(H+);
如果混合溶液pH=2,则混合溶液中c(H+)=0.01mol/L,c(H+)=$\frac{c({H}^{+})V({H}^{+})-c(O{H}^{-})V(O{H}^{-})}{V({H}^{+})+V(O{H}^{-})}$;
(2)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能促进水电离,酸或碱能抑制水电离,据此解答即可;
(3)①NaA水溶液呈碱性,说明A-离子水解,HA是弱酸,常温下将0.10molNaA和0.05molHCl溶于水,发生反应,NaA+HCl=NaCl+HA,依据定量计算得到溶液中含有0.05molNaA,得0.05molHA,0.05molNaCl;得到pH<7的溶液,说明溶液呈酸性,同浓度溶液中HA电离大于A-离子的水解;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电荷守恒,酸碱性分别计算分析判断;
②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n(OH-)-n(H+)=c(Na+)-c(Cl-),然后根据钠离子、氯离子总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解答 解:(1)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t℃时水的离子积为1×10-13>1×10-14,则该温度大于25℃;
该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中c(NaOH)=c(OH-)=$\frac{1{0}^{-13}}{1{0}^{-11}}$mol/L=0.01mol/L,pH=1的稀硫酸中c(H+)=0.1mol/L,如果混合溶液呈中性,则n(OH-)=c(H+),所以0.01mol/L×aL=0.1mol/L×bL,a:b=10:1;
如果混合溶液pH=2,则混合溶液中c(H+)=0.01mol/L,c(H+)=$\frac{c({H}^{+})V({H}^{+})-c(O{H}^{-})V(O{H}^{-})}{V({H}^{+})+V(O{H}^{-})}$=$\frac{0.1mol/L×bL-0.01mol/L×aL}{aL+bL}$=0.01mol/L,a:b=9:2,
故答案为:大于; ①10:1  ②9:2;
(2)0.1mol•L-1HA溶液中,$\frac{c({H}^{+})}{c(O{H}^{-})}$=108,c(H+)×c(OH-)=1×10-14,解得c(H+)=10-3<10-1,那么HA为弱酸,取0.1mol•L-1HA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此时溶液恰好为Na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含有弱根离子能促进水电离,氢氧化钠是强碱能抑制水电离,所以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0.1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故答案为:碱; 大于;  
(3)①常温下将0.10mol NaB和0.05mol HCl溶于水,得到1L溶液,得到的溶液中含有0.05molNaB、0.05molHB、0.05molNaCl;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同浓度溶液中HB电离大于B-离子的水解,c(B-)>c(Cl-)、c(H+)>c(OH-),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B-)>c(Cl-)>c(H+)>c(OH-),
故答案为:c(Na+)>c(B-)>c(Cl-)>c(H+)>c(OH-);
②根据混合液中电荷守恒可得:n(A-)+n(OH-)+c(Cl-)=c(Na+)+n(H+),则n(A-)+n(OH-)-n(H+)=c(Na+)-c(Cl-)=0.03mol+0.10nol-0.05mol=0.08mol,故答案为:0.08.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其影响、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因素,能够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判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海水经淡化可获得淡水和浓海水,浓海水中主要含有离子Na+、Mg2+、Cl-、SO42-.从浓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1)补全由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生产石灰乳的相应转化中所需的条件或反应物:高温/煅烧/灼烧、水
(2)写出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2HCl+Mg(OH)2=MgCl2+2H2O.
(3)操作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滤液X中的物质是CaCl2(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S溶液的水解方程式:HS-+H2O?H3O++S2-
B.200 mL 2 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11.2 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4Fe2++6Br-+5Cl2═4Fe3++3Br2+10Cl-
C.向K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Al3++2SO42-+2Ba2++3OH-═Al(OH)3↓+2BaSO4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Na2CO3溶液中含碳元素微粒有多种,常温下,这些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得到NaHCO3溶液
B.有CO2气体放出的范围是pH≤5
C.HC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10-4
D.pH=11的Na2CO3溶液稀释到体积为原来的100倍后pH=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A.KMnO4→MnO2B.Na2CO3→CO2C.Fe2+→FeD.C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是实现室温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电子式是
(2)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增大气液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3)若使用800mL1.0mol/LNaOH溶液吸收11.2L(标准状况)的CO2
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CO2+8OH-=3CO32-+2HCO3-+3H2O.
②用所得溶液中的n(CO32-)、n(H2CO3)、n(H+)、n(OH-)这四个物理量建立一个代数式,使其值为0.3mol,即n(CO32-)-n(H2CO3)-n(H+)+n(OH-)等于0.3mol.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NaOH.
(5)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步骤 I分别取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铵溶液,滴加酚酞试液两份溶液均变为红色
步骤 II加热两份溶液溶液颜色均变深
步骤 III将上述两份溶液恢复到室温碳酸钠溶液颜色恢复为原来的深浅;碳酸氢钠溶液的颜色也变浅,但比原先要深
①步骤 I中,碳酸钠溶液的颜色较深,理由是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
②加热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深的原因是升高温度,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
③加热碳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也加深,除与碳酸钠相似的原因外,还可能有的原因是2NaHCO3$\frac{\underline{\;加热\;}}{\;}$Na2CO3+H2O+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通过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铝不与冷的浓硫酸反应
B.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说明浓氨水呈碱性
C.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H2SO4,说明氢硫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溶液褪色,说明BaCl2有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生产一系列物质(如图).

(1)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2)已知氯化钠在25℃的溶解度为36g,则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6.5%(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4)用氯气生产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frac{\underline{\;点燃\;}}{\;}$2HCl
(5)食盐水通电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H2↑+Cl2↑+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Henry Bragg和Lawrence Bragg,以表彰他们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分析所作的贡献.
(1)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NaCl、KCl、MgO、CaO晶体结构相似,其中三种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表:
晶体NaClKClCaO
晶格能/(kJ•mol-17867153401
四种晶体NaCl、KCl、MgO、CaO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MgO>CaO>NaCl>KCl,Na、Mg、Al第一电离能I1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Na<Al<Mg.
(2)科学家通过X射线推测胆矾中既含有配位键,又含有氢键,其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其中配位键和氢键均采用虚线表示.
①实验证明,用蒸汽密度法测得的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用化学式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其原因是水分子间有氢键发生缔合作用.
②SO42-中S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3,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CCl4(SiCl4)等(任写一种)
③Cu2+还能与NH3、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Cu(NH34]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AC(填序号)
A.配位键    B.离子键    C.极性共价键   D.非极性共价键
④写出基态Cu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104s1
金属铜采用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已知Cu原子的半径为r pm,相对原子质量为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金属铜的密度是$\frac{4M}{{{N_A}{{(2\sqrt{2}r×{{10}^{-10}})}^3}}}$g/cm3(列出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