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Y、Z为主族元素,R是ⅤⅢ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X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X、Y、Z的基态原子中,Y、Z的L层均充满电子,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1)X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3
(2)Y和Z中电负性更小的是S;Y和Z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更强的是HCl;X、Y、Z的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氮气;
(3)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ZO3-的立体结构型是三角锥形;
(4)一定条件下,R单质在O2中燃烧的产物Q可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Y的最高价含氧酸盐.当消耗0.2molQ时,共转移了0.2mol电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3O4+O2+18SO3$\frac{\underline{\;\;△\;\;}}{\;}$6Fe2(SO43

分析 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R是ⅤⅢ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则R为Fe;X、Y、Z为主族元素,X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处于ⅢA族或VA族,X、Y、Z的基态原子中,Y、Z的L层均充满电子,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只能处于VA族,而Y、Z只能处于第三周期,且分别处于VIA族、ⅦA族,故X为N元素、Y为S元素、Z为Cl.

解答 解: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R是ⅤⅢ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则R为Fe;X、Y、Z为主族元素,X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处于ⅢA族或VA族,X、Y、Z的基态原子中,Y、Z的L层均充满电子,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只能处于VA族,而Y、Z只能处于第三周期,且分别处于VIA族、ⅦA族,故X为N元素、Y为S元素、Z为Cl.
(1)X为N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3
故答案为:1s22s22p3
(2)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非金属性增强,S和Cl中电负性更小的是S,HCl稳定性更强,X、Y、Z的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中,硫单质为固体,氮气、氯气为气体,而氯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氮气,故氮气的沸点最低,
故答案为:S;HCl;氮气;
(3)ClO3-中Cl原子孤电子对数=$\frac{7+1-2×3}{2}$=1,价层电子对数=3+1=4,立体结构型是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
(4)一定条件下,Fe单质在O2中燃烧的产物Q为Fe3O4,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O3,二者在空气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盐.当消耗0.2molQ时,共转移了0.2mol电子,同时消耗0.05mol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3O4+O2+18SO3$\frac{\underline{\;\;△\;\;}}{\;}$6Fe2(SO43
故答案为:4Fe3O4+O2+18SO3$\frac{\underline{\;\;△\;\;}}{\;}$6Fe2(SO43

点评 本题是对位置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mol•L-1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
D.室温下,稀释0.1mol•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D.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纯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制餐具不宜用蒸煮酸性或碱性的食物
B.碳酸钠可用于中和发酵面团中的酸性物质
C.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D.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甲和乙均是高温陶瓷材料,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甲、乙分别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三种短周期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甲与NaOH浓溶液共热生成气体丙和化合物丁,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在丁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Z元素的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在1300℃~1400℃的条件下,0.1mol的X单质与4.2g的Z单质恰好反应制得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Si3N4;丙的电子式为
(2)甲与NaOH浓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AlN+NaOH+H2O$\frac{\underline{\;\;△\;\;}}{\;}$NaAlO2+NH3↑.
(3)丁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
(4)高温条件下,丙与Fe2O3反应生成Fe和X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NH3$\frac{\underline{\;高温\;}}{\;}$2Fe+N2+3H2O,有人提出生成的产物Fe中可能还有Fe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用化学方法)取样品少许,溶于足量的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的滤渣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若溶液呈红色,则证明有FeO生成.
(5)工业上在X单质的气氛下将Z的氧化物和焦炭加热到1400℃~1450℃的条件下以制备乙,反应中还生成一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O2+2N2+6C$\frac{\underline{\;高温\;}}{\;}$Si3N4+6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
(1)装置A中玻璃仪器为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检验上述制备Cl2中混有的HCl.
选用图1装置A和图2所给装置以及药品进行实验.
(2)实验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装置A→e、d→b、c→f、g→a.
能证明HCl存在的现象是④中淀粉-KI试纸不变蓝色,装置①中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三】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
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1234
0.20mol•L-1KI/mL1.01.01.01.0
KClO3(s)/g0.100.100.100.10
6.0mol•L-1H2SO4/ml03.06.09.0
蒸馏水/mL9.06.03.00
(3)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硫酸浓度为0的对比实验.
【实验四】比较HClO与HCO3-电离常数的大小和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查阅资料知:
i.实验室难以获得纯HClO溶液;
ii.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iii.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2、H2O2、和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4)设计实验证明(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①相同条件下,HClO的电离常数大于HCO3-: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和次氯酸钠溶液,用pH计分别测定两种溶液的pH值.
②确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足量的双氧水溶液,充分反应后,加热除去过量的双氧水,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洗净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计算可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H2和N2按3:1(体积比)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其中NH3的气体体积分数为17.6%,求此时H2的转化率?(要有完成的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下,在10mL0.1mol•L-1Na2C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气体逸出而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B.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离子是HCO3-
C.当溶液的pH为7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两种
D.25℃时,H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5×10-11,当溶液的pH=10时,c(HCO3-)=2c(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