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有两个容积相等的密闭容器A和B(如图)所示,A容器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保持恒压,B容器的容积不变.起始时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按体积比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在400℃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1)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t(A)小于 t(B),A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B容器中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相等)
(2)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少量的等量氩气,A容器中化学平衡向左移动,B容器中化学平衡不移动.(填“向左、向右、不”)
(3)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量原反应气体,再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c(SO3)不变,B容器中SO3的质量分数增大.(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分析 (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少,A是恒压、B是恒容,反应过程中,A的压强大于B,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根据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若A容器保持恒容,两容器建立的平衡等效,而实际上A容器体积减少,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少量的等量氩气,A容器中参加反应的气体分压减小,浓度降低,平衡移动;B中参加反应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变;
(3)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量原反应气体,A是恒压,反应物转化率不变;B是恒容,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根据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求出平衡移动后SO3的百分含量.

解答 解:(1)因A容器保持恒压,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小,浓度增大,根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所以达到平衡所需时间A小于B;
若A容器保持恒容,两容器建立的平衡等效,而实际上A容器体积减少,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中SO2的转化率大于B,故答案为:小于;大于;
(2)平衡后,若向两容器通入数量不多的等量He,A容器体积增大,压强不变,参加反应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减少,平衡向左移动,而B容器体积不变,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向左;不;
(3)向两容器中通入2mol SO2与1mol的O2混合气体,达到平衡后,A恒压中建立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所以SO3的百分含量不变,其浓度不变;B容器中建立的平衡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B容器中SO3的百分含量增大,故答案为:不变;增大.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恒压与恒容条件的区别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等效平衡的建立,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同学在一张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B.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上述实验,现象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B.竹炭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新装修房屋内的有害气体
C.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b的名称圆底烧瓶.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2NaNO2+(NH42SO4$\frac{\underline{\;\;△\;\;}}{\;}$2N2↑+Na2SO4+4H2O.
(3)C的作用是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D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是否可以把C与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frac{\underline{\;点燃\;}}{\;}$Mg3N2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或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mol,nt(NH3)=6mol,计算a的值.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2mol,其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计算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之比(最简整数比,下同),即:P(始):P(平)=5:4.
(3)达到平衡时,求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即:α(N2):α(H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XYZ
初始浓度(mol•L-10.10.20
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5SO2+2H2O═1K2SO4+2MnSO4+2H2SO4其中,反应中转移5mole-,则消耗SO22.5 mol.
(2)某烷烃的分子量为 72,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该烷烃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要求:
(1)写出少量氯气和碘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I+Cl2=I2+2KCl.
(2)用双线桥标出下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C+4HNO3(浓)$\frac{\underline{\;△\;}}{\;}$ CO2↑+4N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事实中,能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A.氯气和二氧化硫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二氧化硫和乙烯都能使溴水溶液褪色
C.二氧化硫和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大量Na2SO4和甲醛都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