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下左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已知乙醛沸点20.8℃,乙醇沸点78.3℃),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检验乙醛的试剂是AC.
A.银氨溶液B.碳酸氢钠溶液C.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氧化铜
 (2)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3)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发生倒吸.
(4)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上右图所示.试解释鼓气速度过快,反应体系温度反而下降的原因:过量的气体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5)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乙醇和乙醛.
(6)该课外活动小组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为解释上述现象,小组同学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小组同学试图用pH试纸检测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来证明是否发生氧化反应(猜想①)你认为合理吗?写出理由合理,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若酸性明显减弱,则猜想②正确.

分析 由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可知,气球中气体将乙醇赶入试管中,且氧气、乙醇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醛.
(1)乙醛中含-CHO,可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
(2)乙醇中含-OH,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3)水浴加热可以让乙醇在一定的温度下成为蒸气,从而加快反应的速率;丙中液体可倒吸进入试管中;
(4)根据鼓气的速度和反应体系温度之间的关系来回答;
(5)乙醇和乙醛为互溶的液体,可根据它们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6)若是乙醛被氧化,则有乙酸和溴化氢生成,溶液呈强酸性;若是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饱和含溴有机物,溶液酸性减弱,故可利用酸碱指示剂来确定合理.

解答 解:(1)乙醛中含-CHO,可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而B、D中物质与乙醛不反应,则检验试剂为AC,
故答案为:AC;
(2)乙醇可以被催化氧化生成醛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3)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导气管直接插入丙溶液内,生成的乙醛和过量的乙醇易溶于水,则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丙装置产生倒吸现象,
故答案为:使生成乙醇蒸气的速率加快且较均匀;发生倒吸;
(4)反应放出的热的多少和乙醇以及氧气的量有关,鼓气多反应放热多,所以开始阶段温度升高,但是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所以后阶段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过量的气体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5)乙醇和乙醛都为有机物,两者为互溶的液体,可根据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6)溴水呈酸性,乙醛具有还原性,乙醛被溴水氧化生成乙酸和HBr,溶液酸性增强,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没有HBr生成,消耗溴酸性减弱,所以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故答案为:合理,若酸性明显增强,则猜想①正确;若酸性明显减弱,则猜想②正确.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乙醇的性质及实验装置的作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6)中实验设计与产物性质有关,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液态卤代烃RX(R是烷基,X是某种卤素原子)的密度是a g/cm3.该RX在稀碱溶液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有机物ROH(ROH能与水互溶)和HX.为了测定RX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准确量取该卤代烃b mL,放入锥形瓶中.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塞上带有长玻璃管的塞子,加热,发生反应.
③反应完成后,冷却溶液,加稀HNO3溶液酸化,滴加过量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④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得到c g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中,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沉淀上吸附的Ag+、Na+、NO3-等离子.
(2)该卤代烃中所含卤素的名称是氯,判断的依据是滴加过量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
(3)该卤代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frac{143.5ab}{c}$(列出算式).
(4)如果在步骤②中,加HNO3的量不足,没有将溶液酸化,则步骤④中测得的固体质量cA(填写下列选项代码).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C.1mol A从酸中置换 H+生成的H2比 1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
D.A金属可以把B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N2(g)+3H2(g)?2NH3(g)△H<0,当反应器中按n(N2):n(H2)=1:3投料后,分别在200℃、400℃、600℃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
(1)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200℃.
(2)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E.
A.及时分离出NH3可以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B.P点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接近100%,是当前工业生产工艺中采用的温度、压强条件
C.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K(M)=K(Q)>K(N)
D.M点比N点的反应速率快
E.如果N点时c(NH3)=0.2mol•L-1,N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0.9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聚铁[化学式可表示为Fe2(OH)n(SO43-n/2],具有吸附、脱色、除臭作用,是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净水材料.实验室利用黄铜矿废渣(主要成分为FeCuS2和SiO2)制取聚铁的化工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焙烧黄铜矿废渣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CuS2+13O2$\frac{\underline{\;焙烧\;}}{\;}$8SO2+2Fe2O3+4CuO.
(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SiO2(填化学式).
(3)本工艺流程中在硫酸铁、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填X的化学式),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和滤渣B,要使滤渣B中两种成分分离开来,最简单的方法是磁铁吸附.
(4)将硫酸亚铁溶液、硫酸混合搅拌,当温度升高到30~45℃时,通过加料管缓慢加入H2O2可制得聚铁,此步骤的温度不能过高,其原因是温度过高,双氧水会分解,工业上此过程应在B中进行(填字母)
A.沸腾炉     B.反应釜   C.回转窑      D蒸馏塔
(5)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H2SO4
(6)当生成1mol聚铁时,理论上消耗30%H2O2(密度为1.11g/cm3)102.1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生的H+、OH-):H+、NH4+、K+、Fe3+、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二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9.32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Fe3+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C.原溶液确定含Mg2+、Al3+、NH4+,且n(Mg2+):n(Al3+):n(NH4+)=1:1:2
D.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B.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C.SO2是硫酸的酸酐
D.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42-、NO3-
B.b点对应的溶液中:H+、Al3+、NO3-、Cl-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Cl-、NO3-、Fe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
实验Ⅰ:将Fe3+转化为Fe2+(图1)

(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
ⅰ.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ⅱ.2Cu2++4I-=2CuI↓+I2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步骤1:取4mL0.1mol/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与KSCN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取4mL 0.1mol/L Fe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SCN)2
实验Ⅱ: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现象
向3mL 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1mL 8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NO?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 产生的原因3Fe2++4H++NO3-═3Fe3++NO↑+2H2O.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与HNO3反应;    反应Ⅱ:Fe2+与NO反应
①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慢(填“快”或“慢”).
②乙认为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反应I是不可逆反应.
③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Fe2+被硝酸氧化为Fe3+,导致溶液中Fe2+浓度降低,导致平衡Fe2++NO?Fe(NO)2+逆向移动,最终Fe(NO)2+完全转化为Fe3+,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
(5)丙认为若生成的NO与Fe2+不接触,溶液就不会出现棕色,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2,实现
Fe2+$\stackrel{稀HNO_{3}}{→}$Fe3+的转化,同时避免出现此异常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