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④(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具有良好导电性.
①a、c、m      ②b、g、k       ③c、h、1     ④d、e、f
(2)电离能主要取决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和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如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各级电离能的数据(kJ•mol-1):
XY
失去一个电子519502580
失去二个电子729645701820
失去三个电子1179969202750
失去四个电子955011600
①为什么锂原子的第二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一电离能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轨道全满.
②用电子式表示X和j以原子个数1比1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③Y在周期表中是ⅢA族元素.
④e 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

分析 (1)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对应单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2)根据电离能的大小结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可能的元素种类,注意电离能的大小能判断出元素的化合价,即最外层电子数,
①Li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再失去1个电子很困难;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X的第二电离能剧增,故X表现+1价,处于第ⅠA族,且第一电离能比Li的小,说明比锂的金属性强,应为周期表中的Na元素,j为O元素,二者形成的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Y的第四电离能剧增,故Y表现+3价,最外层电子数为3,应为ⅢA族元素;
④e 元素为Ti是22号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基态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根据元素符号,判断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来写.

解答 解:周期表分析可知a为Na、b为H、c为Mg、d为Sr、e为Ti、f为Al、g为Ge、h为C、i为P、j为O、k为Te、l为Cl、m为Ar,
(1)从所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难知道,a、c、d、e、f、g分别为Na、Mg、Sr、Ti、Al、Ge,都是金属,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h为碳元素,其单质中的一种石墨也是电的良导体,故应选④,
故答案为:④;
(2)①锂原子核外共有3个电子,其中两个在K层,1个在L层,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轨道全满,锂离子处于稳定结构,根据题给信息可知,要使锂离子再失去电子便会形成不稳定结构,因此锂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时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故答案为:锂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Li+,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轨道全满,所以再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远大于第一电离能;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X失去第2个电子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9倍多),而失去第三个、第四个电子所需能量皆不足前者的两倍,故第一个电子为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其他几个电子应处于内层.结合所给的周期表知,X应为a,即钠元素,j为O,以原子个数1比1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表示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③由表中所给Y的数据可知,Y失去第1、2、3个电子所需能量差别不大,而失去第4个电子所需能量远大于失去第3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因此Y元素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即为ⅢA族的元素,
故答案为:ⅢA;
④e 元素为Ti,Ti元素为22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24s2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内容,注意电离能的大小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采用氨的催化氧化制备硝酸,起反应如下:
4NH3+5O2═4NO+6H2O       4NO+3O2+2H20═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的体积分数为0.80
(1)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NO,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0.14(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0.14
(2)1mol NH3完全转化HNO3,若在此过程中不补充水,则所得H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78(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3)已知NH3完全转化NO的转化率为95%,由NO转化HNO3的转化率为92%.请计算用17吨NH3可制取质量分数为0.63的硝酸溶液为 87.4 吨
(4)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①
NO+NO2+Na2CO3═2NaNO2+CO2↑        ②
若每生产1mol CO2,吸收溶液质量就增加40g.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关于可逆反应X2(g)+3Y2(g)?2XY3(g)△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恒容时通入氩气,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C.恒容时通入X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
D.恒温恒压下,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有机溶剂里使3mol PCl5与 3molNH4Cl定量地发生完全反应,释放出12mol的HCl,同时得到一种白色固体A 1mol;A的熔点为113℃,在减压下50℃即可升华.
(1)PCl5分子中磷原子和氯原子是否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否(选填“是”或“否”)
(2)固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8.
(3)分子结构测定实验表明,A分子结构中N、P原子组成六元环,且满足P五价,N三价,Cl一价(此处的“价”指成键时共用电子对数目).画出A的结构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其组成元素相同,且结构必须相似
B.正戊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
C.分子式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D.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一定相差14 n(n为正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定条件下,反应C(s)+H2O(g)?CO(g)+H2(g)△H>0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
B.增加C的量,反应速率增大,转化率增大
C.恒温恒压,再充入N2,平衡不发生移动
D.恒温恒容,再充入CO,最终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满加新制的氯水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实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1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实验仪器:、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FE
实验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实验步骤⑤的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4)实验结论: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N2的生成速率与NH3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3nmolH2
C.N2、H2、NH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已知:将KI、盐酸、试剂X和淀粉四种溶液混合,无反应发生.若再加入双氧水,将发生反应:H2O2+2H++2I-→2H2O+I2,且生成的I2立即与试剂X反应而被消耗.一段时间后,试剂X将被反应生成的I2完全消耗.由于溶液中的I-继续被H2O2氧化,生成的I2与淀粉作用,溶液立即变蓝.因此,根据试剂X的量.滴入双氧水至溶液变蓝所需的时间,即可推算反应H2O2+2H++2I-→2H2O+I2的反应速率.
如表为某同学依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实验及实验记录(各实验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往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其用量(mL)催化剂溶液开始变蓝时间(min)
0.1mol•L-1KI溶液0.1mol•L-1H2O
X 0.1mol•L-1溶液

0.1mol•L-1双氧水
0.1mol•L-1稀盐酸
120.010.010.020.020.01.4
220.0m10.010.0n2.8
310.020.010.020.020.02.8
420.0010.010.040.0t
520.010.010.020.020.05滴Fe2(SO430.6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实验1.2的目的是探究H2O2浓度对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2中m=20.0,n=20.0
(2)一定温度下,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v=k•ca(H2O2)•cb (I-)•c(H+)(k为常数),则:
①实验4时,烧杯中溶液开始变蓝的时间t=1.4min.
②根据上表数据可知,a.b的值依次为1和1.
(3)实验5表明:硫酸铁能提高反应速率.
①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降低(填“提高”或“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②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2(SO43对H2O2+2H++2I-→2H2O+I2催化的过程.(不必配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