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X、Y、Z、W、Q为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均为非金属元素,XW2分子与Y3-为等电子体,元素W和元素Z为同族元素,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次外层电子数等于Y和W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填元素符号,下同),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第一电离能原因N原子最外层2p轨道半充满,能量低,所以稳定.
(2)XW2的电子式为
(3)Q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Y3-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形.
(4)下列关于WZ2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d(填序号).
a.WZ2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b.WZ2为直线形极性分子
c.WZ2中W为sp3杂化           d.WZ2中W为sp2杂化
(5)W有两种常见的含氧酸,较高价的酸性比较低价的强,理由S的正电性越高,导致S-O-H中O的电子向S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
(6)α-QW的晶胞是立方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晶胞边长=520.0pm,26℃测得该晶体的密度为4.1g/cm3,请列式计算一个晶胞中含有的Q、W离子数.(5.23≈140.6)

分析 X、Y、Z、W、Q为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W均为非金属元素,W可以形成W2-离子,处于VIA族,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次外层电子数等于Y和W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Q处于第三周期,XW2分子与Y3-为等电子体,元素W和元素Z为同族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Q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5+8=13,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2,则Q为Mn元素.

解答 解:X、Y、Z、W、Q为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W均为非金属元素,W可以形成W2-离子,处于VIA族,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次外层电子数等于Y和W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Q处于第三周期,XW2分子与Y3-为等电子体,元素W和元素Z为同族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元素,Q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5+8=13,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2,则Q为Mn元素.
(1)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故上述五种元素中氧元素的电负性最大,N原子最外层2p轨道半充满,能量低,所以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等,
故答案为:O;N原子最外层2p轨道半充满,能量低,所以稳定;
(2)CS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Q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N3-与CO2互为等电子体,二者结构相似,N3-为直线形结构,故答案为:3d54s2;直线形;
(4)a.SO2中S原子孤电子对数=$\frac{6-2×2}{2}$=1、价层电子对数=2+1=3,为V形结构,属于极性分子,SO2中S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3,采取sp2杂化,
故选:d;
(5)W有两种常见的含氧酸,S的正电性越高,导致S-O-H中O的电子向S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
故答案为:强;S的正电性越高,导致S-O-H中O的电子向S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
(6)α-MnS的晶胞是立方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晶胞边长=520.0pm,26℃测得该晶体的密度为4.1g/cm3,晶胞质量为4.1g/cm3×(520×10-10cm)3,设晶胞中Q、W离子数目为y,则y×$\frac{87}{6.02×1{0}^{23}}$g=4.1g/cm3×(520×10-10cm)3,解得y=4,
答:一个晶胞中含有的Q、W离子数均为4.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根据离子电荷、等电子体进行推断,掌握均摊法进行晶胞有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
(1)新型陶瓷Si3N4的熔点高、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H2的保护下,使SiCl4与N2反应生成Si3N4沉积在石墨表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SiCl4+2N2+6H2$\frac{\underline{\;高温\;}}{\;}$Si3N4+12HCl.
(2)一种工业用硅(含少量钾、钠、铁、铜的氧化物),已知硅的熔点是1420℃,高温下氧气及水蒸气能明显腐蚀氮化硅.一种合成氮化硅的工艺主要流程如下:

①净化N2和H2时,铜屑的作用是除去原料气中的氧气;硅胶的作用是除去生成的水蒸气.
②在氮化炉中3SiO2(s)+2N2(g)=Si3N4(s)△H=-727.5kJ/mol,开始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氮气的流速以控制温度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硅熔化熔合成团,阻碍与N2的接触;体系中要通入适量的氢气是为了将体系中的氧气转化为水蒸气,而易被除去(或将整个体系中空气排尽).
③X可能是硝酸(选填:“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
(3)工业上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制取纯硅:

①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SiHCl3+3H2O═H2SiO3+H2↑+3HCl.
②假设每一轮次制备1mol纯硅,且生产过程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Ⅰ中HCl的利用率为90%,反应Ⅱ中H2的利用率为93.75%.则在第二轮次的生产中,补充投入HCl 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污染大气的部分非金属氧化物进行探究.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硝酸与铜制取一氧化氮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
(2)查资料得知HCOOH(液 )$→_{微热}^{H_{2}SO_{4}}$ CO↑+H2O.实验室有如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CO气体可选用的装置为A(填序号),实验室利用该装置还可制取的常见气体有Cl2(填写一种气体的分子式).
(3)查资料得知,利用催化剂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大部分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汽车尾气处理,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部分夹持和装置已略去).


①实验前关闭旋塞K,先通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其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②装置(Ⅲ)的主要作用是检验CO是否转化为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NaHCO3溶液呈碱性,在NaHCO3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B.HCO3-的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C.HCO3-的水解程度等于电离程度D.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质量减少6.4g,电路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为0.2NA
B.6.0g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Si-O键
C.NA个CH4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D.苯与液溴反应生成1mol时消耗0.5NA个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已知连二次硝酸(H2N2O2)是一种二元酸,25℃时,用0.01mol.L-1的盐酸滴定10mL0.01mol.L-1Na2N2O2溶液,溶液的pH与盐酸体积[V(HCl)]的关系如图所示.下法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的溶液中加人少量水,溶液的pH增大
B.N点溶液中:c(N2O22-)+c(OH-)>c(H2N2O2
C.P点溶液中,H2O不发生电离
D.溶液中$\frac{c({H}^{+})}{c(H{N}_{2}{{O}_{2}}^{-})}$:N>P>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表示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合理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SO2、NO是大气污染物.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图1(Ce为铈元素):

(1)装置Ⅰ中生成HSO3-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
(2)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HSO3-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SO3-?SO32-+H+,加入CaCl2溶液后,Ca2++SO32-═CaSO3↓使电离平衡右移,c(H+)增大;
(3)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写出生成NO3-的离子方程式NO+2H2O+3Ce4+=3Ce3++NO3-+4H+
(4)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图2所示.  
①生成Ce4+的电极反应式为Ce3+-e-=Ce4+
②生成Ce4+从电解槽的a (填字母序号)口流出.
(5)已知进入装置Ⅳ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a g?L-1,要使1m3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NH4NO3,需至少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243a L.(用含a代数式表示,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_{17}^{20}$ClB.水分子的比例模型:
C.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D.Na2S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