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 向(正、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只受温度 影响.
(Ⅰ)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149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H2OcCO2×cH2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当增大压强时,平衡不(填正向、逆向、不)移动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分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只受温度影响;
(I)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1K1
(Ⅱ)(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当增大压强时,平衡不移动;
(3)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解答 解: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只受温度影响,
故答案为:生成物;正;温度;
(I)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1K1=149,故答案为:149
(Ⅱ)(1)CO2(g)+H2(g)═CO(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
故答案为:cCO×cH2OcCO2×cH2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当增大压强时,平衡不移动,
故答案为:吸热;不;
(3)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到达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混合气体中c(CO)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V(H2=V(H2O) 说明氢气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平衡时CO2、CO浓度关系与二氧化碳转化率有关,平衡时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等,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①自然界中溶洞的形成及溶洞内石笋、钟乳石、石柱的形成与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也存在密切的关系.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作用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日久天长逐渐形成溶洞,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
②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时,由于水分蒸发,压强减少,温度升高,就会析出碳酸钙固体,日积月累,就形成钟乳石、石柱等,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_Ca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中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已知: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B、C、D.
(1)A的化学式NH4HCO3,B的结构式O=C=O.
(2)写出反应①的实验现象:镁条燃烧,发光发热,产生黑色和白色固体.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_NH3↑+CO32-+2H2O.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C+4HNO3(浓) _CO2↑+4NO2↑+2H2O.
(5)常温常压下测得,1mol D发生反应②时,放出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NH3(g)+5O2(g)=4NO(g)+6H2O(l)△H=-4a kJ/mol.
(6)实验室检验气体D的常用方法及现象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①微粒AXn-核外有18个电子,则它的核电荷数为18-n,核内中子数为A-18+n;
②由1H216O与2H217O所代表的物质中,共有2种元素,4种核素.
(2)有A、B、C三种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的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B元素原子的L层比K层电子数多5个;C元素的+3价阳离子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原子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
①写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C的原子组成符号是2713Al.
②A、B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MgF2
(3)14.7gH2SO4分子所含氢原子数与2.24 L (标准状况下)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4)将标准状况下的 a L HCl气体溶于1000g水中,得到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000ab22400+36.5a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500mL 2mol/L KAl(SO42的明矾溶液中滴入含有1.5mol溶质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
A.Al(OH)3和Al3+B.Al(OH)3
C.Al3+、Al(OH)3 和AlO2-D.全部为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用质量均为100g的铜片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极质量相差28g,此时阳极质量为(  )
A.121.6 gB.93.6 gC.89.6 gD.88.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20g.•mL-1)配制0.2mol•L-1的稀盐酸,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操作是(  )
A.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
B.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时,俯视液面读数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008年10月8日,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6岁时,他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荣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B.合金的熔点都高于它的成分金属,合金的耐腐蚀性也都比其成分金属强
C.铜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D.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到一块废铁上可防止水闸被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有机物A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在A的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值为88,其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且A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1molB反应生成了2molC.

已知:RCH(OH)-CH(OH)RfHIO4RCHO+Rf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2)若①,②、③三步反应的产率分别为90.0%、82.0%、75.0%,则由A合成H的总产率为55.4.
(3)D+E→F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
(4)写出C与银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
(5)若H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则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顺丁橡胶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H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则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
(6)有机物A有很多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异构体X的结构简式
a.X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1:2
b.1molX可在HIO4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形成1mol二元醛
c.1molX最多能与2molNa反应
d.X不与NaHCO3,也不与NaOH反应,也不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