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试用如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④→②→①→③.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
A瓶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
B瓶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
C瓶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4)装置②中所装的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可验证的产物是H2O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分析 (1)加热条件下,木炭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具有漂白性,但二氧化碳没有此性质,所以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先检验二氧化硫,水蒸气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仪器连接顺序是:气体制备→水蒸气检验→二氧化硫检验→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碳检验;
(3)A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C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存在;
(4)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由无色变为蓝色,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
(5)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解答 解:(1)加热条件下,木炭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具有漂白性,但二氧化碳没有此性质,所以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先检验二氧化硫,水蒸气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仪器连接顺序是:气体制备→水蒸气检验→二氧化硫检验→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碳检验,所以其连接顺序是④→②→①→③,
故答案为:④;②;①;③;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说明通过c瓶后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硫,
A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利用品红溶液褪色检验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
C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存在,防止干扰二氧化碳检验,
故答案为:检验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硫;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4)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由无色变为蓝色,可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所以装置②中所装的固体药品是无水硫酸铜,也验证的产物是水,
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H2O;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则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点评 本题以浓硫酸为载体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物质检验先后顺序及检验试剂的选取方法,难点是实验装置排列顺序,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检验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_{4}^{2-}$,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
C.加盐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实验中若有m g铜参加了反应,则有$\frac{m}{64}$mol硫酸被还原,电子转移数目为$\frac{m}{32}$NA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D(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③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的原因是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3)为了测定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实际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
方案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使干燥管增重偏大;也可能由于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使干燥管增重偏小.
方案二:由于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使测定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钠、氯及其化合物有如下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填空:

(1)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的反应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2)Na2O2是淡黄色的固体,Na2O2的重要用途是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3)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在做完实验后,多余的氯气应用NaOH溶液吸收,其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新制的氯水滴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现象,原因是氯水中有Cl-
(5)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长时期露至在空气中会失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失效的原因: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frac{\underline{\;光照\;}}{\;}$2H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现拟分离苯、甲醇、甲酸、苯酚的混合物,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abcd中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在ABCDEFG中填入所分离的有关物质的名称.

a分液b蒸馏c分液d蒸馏
A苯B甲醇、苯酚钠和甲酸钠
C甲醇D苯酚钠和甲酸钠
E苯酚F甲酸钠G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配制100mL浓度为2mol/L NaOH溶液过程中,下列部分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mL蒸馏水,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C.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量筒中,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D.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后将烧杯中溶液注入100 mL容量瓶后,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一定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1)若相同条件下放出氢气的体积比为1:2:3时,钠、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2)若相同条件下放出氢气的体积比为1:1:1时,钠、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
(3)若相同条件下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则所需金属质量最小的是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X、Y和Z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单质,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和Z均由元素R组成,Y由两个原子组成,R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Y和Z互为同位素
B.X和Y能化合成两种化合物
C.X和Y化合的产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
D.X离子比R的离子半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①CaCO3(s)═CaO+CO2(g);△H=+177.7kJ/mol
②C(g)+H2O(g)═CO(g)+H2(g);△H=-131.3kJ/mol
③$\frac{1}{2}$H2SO4(l)+NaOH(l)═$\frac{1}{2}$Na2SO4(l)+H2O(l);△H=-57.3kJ/mol
④C3H8(g)+5O2(g)═3CO2(g)+4H2O(1);△H=-2220.0kJ/mol
⑤2H2(g)+O2(g)═2H2O(l);△H=-517.6kJ/mol
(1)已知上述热化学方程式所给出的焓变绝对值没有错误,试从状态、反应放热或吸热等方面判断:在①~⑤中,不正确的有①②③(填写编号),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①氧化钙状态未标注,②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③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均为稀溶液,应标注为aq.
(2)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7177.6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2:3.
(3)已知:H2O(1)=H2O(g);△H=+44.0kJ/mol,则标况下11.2L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放出1022k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