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某学生用0.1000mol•L-1标准氢氧化钡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试液
B.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处
E.调节液面至“0”至“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20070410
F.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并主下滴定管的读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D、C、E、A、F(填序号)
(2)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偏大(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若滴定结束时,滴定管液面如图所示,则终点读数为21.10mL.

分析 (1)根据中和滴定有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操作;
(2)根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判断不当操作对相关物理量的影响;
(3)如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4)滴定管的刻度由上而下刻度增大,精度为0.01mL,据此结合图象读数;

解答 解:(1)中和滴定按照检漏、洗涤、润洗、装液、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滴定等顺序操作,则正确的顺序为:B、D、C、E、A、F,故答案为:D、C、E、A;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如果再用待测液润洗,会使锥形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大,会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会造成c(待测)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3)本实验是用氢氧化钡滴定盐酸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所以终点时,现象是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滴定管的刻度由上而下刻度增大,精度为0.01mL,由图可知终点读数为21.10mL,故答案为:21.10;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把握实验基本操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丙烷的分子结构可简写成键线式结构,有机物A的健线式结构为,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机物A的一氯取代物只有5种
B.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
C.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18
D.B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2,2,3-三甲基-2-戊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SCR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一种以NH3作为还原剂,将烟气中NOx,分解成无害的N2和H2O的干法脱硝技术,反应原理为:①6NO+4NH3═5N2+6H2O;②6NO2+8NH3═7N2+12H2O;③NO+NO2+2NH3═2N2+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为酸性氧化物
B.H2O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反应③中每生成22.4 LN2,转移电子数1.5NA
D.NH3的沸点比PH3的沸点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铝可与硝酸钠发生反应:10Al+6NaNO3+6H2O→4Al(OH)3+3N2↑+6NaAlO2,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水
B.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 mol e-,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1.2 L
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2
D.当消耗1 mol Al时,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22.4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配制100mL 1.0mol/L的Na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取10.6gNaCO3,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gNaCO3,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移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反复倒转,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高锰酸钾在实验室和工农业中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以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制备高锰酸钾其部分流程如图:
(1)第①步加热熔融应在铁坩埚中进行,而不用瓷坩埚的原因是SiO2+2KOH═K2Si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第④步通入CO2,可以使MnO42-发生反应,生成MnO4-和M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MnO42-+2CO2=2MnO4-+MnO2↓+2CO32-,则完成反应时,转化为KMnO4和K2MnO4占全部K2MnO4的百分率约为66.7%(精确到0.1%)
(3)第⑤步趁热过滤的目的是减少过滤的损耗.
(4)第⑥步加热浓缩至液面有细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H2O2和KMnO4都是常有的强氧化剂.若向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褪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6H++5H2O2=2Mn2++8H2O+5O2↑,该反应说明H2O2的氧化性比KMnO4弱(填“强”或“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锶(Sr)元素广泛存在于矿泉水中,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钙和钡属于第ⅡA族元素.
(1)碱性;Sr(OH)2<Ba(OH)2(填“<”或“>”;锶的化学性质与钙和钡类似,用原子结构的 观点解释其原因是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碳酸锶是最重要的锶化合物.用含SrSO4和少量BaSO4、BaCO3、FeO、Fe2O3、Al2O3、SiO2的天青石制备SrCO3,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将天青石矿粉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充分反应,过滤;
Ⅱ.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
Ⅲ.向Ⅱ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Ⅳ.向Ⅲ所得滤液中先加入氯水,充分反应后再用氨水调pH约为7,过滤;
Ⅴ.向Ⅳ所得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碳酸氢铵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净,烘干,得SrSO3
已知:ⅰ.相同温度时溶解度:BaSO4<SrCO3<SrSO4<CaSO4
ⅱ.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Fe(OH)3Fe(OH)2Al(OH)3
开始沉淀的pH1.97.03.4
完全沉淀的pH3.29.04.7
①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rSO4+Na2CO3=SrCO3+Na2SO4.为提高此步骤中锶的转化效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任答两点即可):增加碳酸钠溶液,搅拌.
  ②步骤Ⅱ中,能与盐酸反应而溶解的物质有SrCO3、BaCO3、FeO、Fe2O3、Al2O3
  ③步骤Ⅳ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使Fe3+和Al3+沉淀完全.
  ④下列关于该工艺流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代号).
   a.该工艺产生的废液含较多的NH4+、Na+、SO42-、Cl-
   b.SiO2在步骤Ⅰ操作时被过滤除去
   c.步骤Ⅴ中反应时,加入NaOH溶液可以提高NH4HCO3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古墓出土的重要文物有字画、玉带、银钵、铁猪及铁牛等.其中金属制品中保存较好的可能是(  )
A.银钵B.玉带C.字画D.铁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C2H4的结构简式:CH2CH2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8}$O
D.CH4 分子的结构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