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熔点:CO2<H2O<SiO2<KCl B.稳定性:H2O<NH3<PH3<SiH4
C.酸性:H3PO4>H2SO4>HClO4>H2SiO3 D.粒子半径:K+>Na+>Mg2+>Al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实际化工生产流程相符的叙述是 ( )
A.制备硝酸的工业中,理论上氨中的氮元素100%转化为了硝酸
B.制备硫酸的工业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让Cl2在H2中燃烧制氯化氢,将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获得盐酸
D.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和冰晶石的混合物的方法得到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硫酸铵、⑦硫酸氢铵,⑧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
(2)④、⑤、⑥、⑦、⑧五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
(3)将③和④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已知t℃,KW=1×10-13,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的溶液b 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二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重庆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 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待测试样的pH约为____________。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①2H2(g)+O2(g)═2H2O(g)K1 ② 2C(s)+O2(g)═2CO(g)K2
C(s)+H2O(g)=CO(g)+H2(g) K=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K1、K2的式子表示)。
(3)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T2温度下,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 ______________。
②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如图中画出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4)①已知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 △H>0,若1mol空气含0.8molN2和0.2molO2, 1300°C时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浙江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Ⅰ.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一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烧杯
D.做焰色反应的铂丝,用硫酸洗涤后,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使用
E.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
F.证明某盐中含有NH4+的方法是:取该盐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如果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便证明有NH4+
G.使用容量瓶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
H.用灼烧法鉴别棉织品和毛织品,有焦臭味的是毛织品
Ⅱ.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向A中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A中,发现溶液先呈红色,然后变为黄色。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为了探究A中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 .
(3)资料显示:SCN -的电子式为 .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②甲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已知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NaCl在电流作用下电离产生了Na+和Cl-
C.某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Ag+
D.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SO42-,应先加BaCl2,再滴加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循环过程,其中部分无机物循环过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生物圈可能形成环境污染
B.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实现的
C.自然界中不存在硫及其化合物的循环,因为在示意图中没能体现
D.雷雨天氮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自然固氮的一种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5H10O2,已知:①甲可以发生银镜反应;②甲是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③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甲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则甲的可能结构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 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的是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化合物XZW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 Y的氧化物能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