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一定量的气态烷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a mol二氧化碳和b mol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烷烃的物质的量为(b-a)mol
B、该烷烃的物质的量为a mol
C、该烷烃的物质的量为(b-a)/2 mol
D、不能求出该烷烃的物质的量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分析:依据烷烃燃烧的通式:CnH(2n+2)+(
3n
2
+
1
2
)O2→nCO2+(n+1)H2O计算解答.
解答: 解:设气态烷烃为CnH(2n+2) 则其燃烧的方程式为:CnH(2n+2)+(
3n
2
+
1
2
)O2→nCO2+(n+1)H2O,设该烷烃的物质的量为xmol,
CnH(2n+2)+(
3n
2
+
1
2
)O2→nCO2+(n+1)H2O
  1                     n      n+1
  x                     a      b
 
1
x
=
n
a
    
1
x
=
n+1
b
  
解得x=b-a(mol),
故选:A.
点评:本题为有关方程式计算的考查,明确烷烃燃烧通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现对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1)限选用的试剂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硫氰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呈黄色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
 
引起的(填微粒的化学式,下同).
假设2:溶液呈黄色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是溶液中
 
引起的.
【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1和假设2的推断,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假设1方案:
 

假设2方案:
 

(2)根据高中所学的知识判断,你认为
 
(填“假设1”或“假设2”)的推断是正确的;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3)若向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25℃时Ksp[Mg﹙OH﹚2]=3.2×10-11,假设饱和Mg﹙OH﹚2溶液的浓度为1g/mL,试求Mg﹙OH﹚2的溶解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有Mg2+、Cu2+、Ba2+、H+、Ag+、SO32-、CO32-、OH-、Cl-.向X中投入足量的铝粉,有大量气泡产生,得溶液Y.完成下表.
溶液Y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溶液X中
一定存在的离子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不能确定的离子
Al3+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1、KClO、KC1O3,且
c(Cl-)
c(ClO-)
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Cl-):C(ClO-)=11,则溶液中C(ClO-):C(ClO3-)=
1
2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
1
2
a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
1
2
amol≤n≤
5
6
a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
1
7
a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在给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加入Al粉放出H2的溶液中:Na+、K+、Fe3+、NO3-
B、c(Fe3+)=0.1mol/L的溶液中:NH4+、AlO2-、SO42-、HCO3-
C、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Mg2+、K+、NO3-、Cl-
D、c(H+)=1×10-13mol/L的溶液中:K+、Cl-、AlO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35
92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有关
 
235
92
U说法正确的是(  )
A、
 
235
92
U原子核中含有143个中子
B、
 
235
92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235
92
U与
 
238
92
U互为同位素
D、
 
235
92
U与
 
238
92
U互为同素异形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  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3)装置D的作用是
 

(4)某同学认为,保持其他仪器、试剂及操作不变,只需要将D中NaOH溶液换成另外一种试剂,就可以利用该实验证明碳、氮、硅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你认为这种试剂是
 
,其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用0.1000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A.移取25.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溶液
B.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挤压玻璃珠,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到“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读数
(1)右图中属于碱式滴定管的
 
(选填:“甲”、“乙”).
(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3)上述B步操作的目的是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
 

(5)上述A步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6)若平行实验三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125.001.0221.03
225.002.0021.99
325.000.2020.20
试计算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列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