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minn(CO)/moln(H2O)/mol
01.200.60
t10.80
t20.20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frac{0.4}{{t}_{1}}$mol.L-1.min-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和H2O的转化率均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 mol H2O,则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分析 A.由表中数据可知,t1min内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1.2mol-0.8mol=0.4mol,根据v=$\frac{\frac{△n}{V}}{△t}$计算v(CO),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B、t1min时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700℃时平衡常数,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
D、CO与H2O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与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到达平衡时对应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相同.

解答 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t1min内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1.2mol-0.8mol=0.4mol,v(CO)=$\frac{\frac{0.4mol}{2L}}{{t}_{1}}$=$\frac{0.2}{{t}_{1}}$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v(CO)=$\frac{0.2}{{t}_{1}}$mol/(L•min),故A错误;
B、t1min时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0.8mol,n(H2O)=0.2mol,n(CO2)=c(H2)=△n(CO)=1.2mol-0.8mol=0.4mol,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700℃时平衡常数,则K=$\frac{0.4×0.4}{0.8×0.8}$=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转化率减小,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故C错误;
D、CO与H2O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与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对应相同,t1min时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则生成的n(CO2)=0.4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达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4
B.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C.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是否被部分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c(SO42-)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KSP(SrSO4)最大
C.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已知在25℃时,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减小
B.由于Ksp(AgCl)>Ksp(AgI),AgCl 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AgI沉淀
C.在AgCl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AgCl的Ksp增大
D.向等浓度的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先出现AgI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并探究该反应的类型.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5)若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通常有两种方法
向试管D中加入的试剂能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现象
方法一
方法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在一密闭的2L容器中装有4mol SO2和2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2SO2(g)+O2(g)2SO3(g).2min末测得容器中有1.6mol SO2,请计算:
(1)2min末SO3的浓度;
(2)2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
(3)2min末SO2的转化率.
(4)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利用CO和H2还可以制备二甲醚.将合成气以$\frac{n({H}_{2})}{n(CO)}$=2通入1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H,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H<0
B.P1<P2<P3
C.若在P3和316℃时,起始时$\frac{n({H}_{2})}{n(CO)}$=3,则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大于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进行如下实验.
(1)使用铜和稀硫酸制备硫酸铜晶体.
步骤如下:

步骤①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转化为黑色粉末.步骤③的主要操作包括: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及洗涤、干燥.
(2)硫酸铜溶解度的测定.
用石墨电极(相同)电解饱和Cu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已知饱和CuSO4溶液的质量为60g,通电10min后,溶液恰好变为无色.称量发现两电极质量差为4g,此温度下CuSO4的溶解度是20g.
(3)某同学查询资料得知:铜屑放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H2O2,铜屑可逐渐溶解.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验证该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H2O2+H2SO4=CuSO4+2H2O.
若将H2O2和稀硫酸加入烧瓶中的顺序颠倒,实验得到的结论是铜屑放入H2O2中不发生反应,若在H2O2中加入稀硫酸,铜屑可逐渐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U、W、Y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U元素与氧元素能形成两种无色气体;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U
WY
(1)元素U的原子核外共有3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能提高W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方法是bd
a.使用浓硫酸    b.加热   c.加压    d.使用等质量的W粉末
(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2YO2(g)+O2(g)$?_{催化剂}^{450℃}$ 2YO3(g)△H2=-190kJ/mol
①该反应 450℃时的平衡常数> 50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
②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abd
a.2ν(O2=ν(YO3             b.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反应时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反应时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③在一个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YO2和0.10mol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YO30.18mol,则ν(O2)=0.09mol/(L.min):平衡常数为16200.若继续通入0.20molYO2和0.10molO2,再次达到平衡后,YO3物质的量约为0.368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