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如图是一套制取并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叫分液漏斗,该仪器中盛有的试剂为_浓盐酸.
(2)当Cl2气流通过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溶液的pH值<7(填“>”“<”或“=”)
(3)当有少量Cl2气流通过后,观察到装置C中的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
(4)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5)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
(6)若要制取标准状况下2.24L的Cl2,需要MnO2的质量为?8.7g.但用含有0.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2.24L的原因是浓盐酸变稀后反应停止,0.4molHCl不能完全反应,因此生成的氯气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2.24L.

分析 (1)分析仪器形状及用途说出其名称;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利用分液漏斗将浓盐酸滴入烧瓶中加热反应;
(2)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3)氯气氧化性强于碘,能够置换单质碘,碘遇到淀粉变蓝;
(4)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5)氯气有毒,直接排放能够引起空气污染,氯气能够与碱反应,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6)依据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计算解答,注意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

解答 解:(1)依据仪器形状可知,图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利用分液漏斗将浓盐酸滴入烧瓶中加热反应;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浓盐酸;
(2)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次氯酸电离产生氢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pH<7;
故答案为:<;
(3)装置C中通过氯气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I -=2Cl-+I2,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蓝色;Cl2+2I -=2Cl-+I2
(4)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5)氯气有毒,直接排放能够引起空气污染,氯气能够与碱反应,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Cl2
(6)n(Cl2)=$\frac{2.24L}{22.4L/mol}$=0.1mol,
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87g                     1mol
m                      0.1mol
m=8.7g,
所以理论上需要8.7gMnO2参加反应;
浓盐酸还原性较强,在加热条件下可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降低,还原性减弱,浓盐酸变稀后反应停止,0.4molHCl不能完全反应,因此生成的氯气体积(标准状况下)总 是小于2.24L;
故答案为:8.7;浓盐酸变稀后反应停止,0.4molHCl不能完全反应,因此生成的氯气体积(标准状况下)总 是小于2.24L.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明确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及氯气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条件,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x[Fey(C2O4Z]•nH2O)可用于摄影,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准确称取该晶体0.9820g,配成溶液,平均分成10份.
步骤2:取一份溶液,酸化,加热,用SnCl2-TiCl3将Fe3+全部还原为Fe2+,再加0.0100mol•L-1KMnO4至恰好反应,将C2O42-全部氧化成CO2,Fe2+全部氧化成Fe3+,消耗KMnO4体积28.00mL.
步骤3:另取一份溶液,酸化,加入0.0100mol•L-1KMnO4至恰好反应完全,将C2O42-全部氧化成CO2,消耗KMnO4体积24.00mL.
(已知:MnO${\;}_{4}^{-}$还原产物为Mn2+,上述实验数据为多次实验有效数据平均值)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取溶解后待测液少许,先加少量氯水,再加KSCN产生血红色溶液,则有Fe2+
B.步骤3的离子方程式为:5C2O42-+2MnO${\;}_{4}^{-}$+8H2O=10CO2↑+2Mn2++16OH-
C.x:z=1:2
D.该晶体的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①正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正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等物质沸点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④>③C.③>④>⑤>①>②D.⑤>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某研究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碳棒为阴极
B.污水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装置B中通入空气的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
D.标准状况下,若A装置中产生44.8 L气体,则理论上B装置中要消耗CH4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NaHS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Na++H++S2-
B.已知某温度下Ksp(CH3COOAg)=2.8×10-3,此温度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能产生CH3COOAg沉淀
C.0.1mol/L CH3COOH溶液与0.05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2c(H+)+c(CH3COOH)=c(CH3COO-)+2c(OH-
D.0.2mol/LNH3•H2O溶液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c(Cl-)>c(NH4+)>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 是同一物质
B.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它不能解释的事实是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C.某有机物化学式为C3H6O2,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其强度比为3:2:1,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一定是CH3CH2COOH
D.分子中一定共面的碳原子最多为9个,可能共面的碳原子最多为1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比较两实验装置,图2所示装置的优点是
①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
②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适量水中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Fe3+;Ⅱ:只含有Fe2+;Ⅲ:既有Fe3+又有Fe2+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
A.稀盐酸 B.稀硫酸 C.KSCN溶液D.KMnO4溶液 E.NaOH溶液 F.淀粉KI溶液
G.H2O2溶液
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C(填试剂序号,下同),振荡,再滴加少量的G,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C(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红,则试样中含有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步骤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少量的D(填试剂序号),溶液的颜色变为浅红色,则试样中含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事实与其对应的方程式解释均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 溶液: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OH-+H2↑+Cl2
B.1molN2与3molH2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73kJ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73kJ/mol
C.将AlCl3溶液与Na2S混合产生沉淀:2Al3++3S2-═Al2S3
D.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akJ•mol-1,则中和热为0.5a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下列有关N2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密封保存
B.完全燃烧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可用作燃料
D.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