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为单质,丙、丁为化合物.

①若工业上用该反应制粗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C $\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②若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且丙为红棕色固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 $\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③若丁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
④若甲为黄绿色气体,且该反应用来检验工业上甲是否泄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2+8NH3=N2+6NH4Cl.

分析 甲、乙为单质,丙、丁为化合物,则图中转化为置换反应.
(1)工业上用该反应制粗硅,为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与CO;
(2)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为铝热反应,且丙为红棕色固体,则甲为Al,丙为氧化铁,乙为Fe,丁为氧化铝;
(3)丁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丁为四氧化三铁,该反应为Fe与水蒸气的反应;
(4)若甲为黄绿色气体,且该反应用来检验工业上甲是否泄漏,则甲为氯气,丙为氨气,乙为氮气,丁为氯化铵;若该反应用于实验室甲气体的检验,可以为氯气与KI的反应.

解答 解:甲、乙为单质,丙、丁为化合物,则图中转化为置换反应.
(1)工业上用该反应制粗硅,为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与CO,反应方程式为: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故答案为: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2)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为铝热反应,且丙为红棕色固体,则甲为Al,丙为氧化铁,乙为Fe,丁为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Fe2O3+2Al$\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故答案为:Fe2O3+2Al$\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3)丁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丁为四氧化三铁,该反应为Fe与水蒸气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故答案为: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
(4)若甲为黄绿色气体,且该反应用来检验工业上甲是否泄漏,则甲为氯气,丙为氨气,乙为氮气,丁为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3Cl2+8NH3=N2+6NH4Cl,
故答案为:3Cl2+8NH3=N2+6NH4Cl;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特殊置换反应的考查,根据物质的颜色、铝热反应等进行推断,注意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脂、淀粉、蔗糖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能发生水解反应
B.甲烷和苯都不能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但苯不属于饱和烃
C.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符合绿色原子经济要求
D.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符合绿色原子经济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分枝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枝酸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分枝酸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分枝酸是芳香族化合物
D.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过量稀盐酸后,溶液中既有沉淀,又有气体产生的离子组是(  )
A.Cu2+,K+,NO3-,I-B.AlO2-,Na+,CO32-,K+
C.Ba2+,Fe3+,Cl-,S2-D.K+,SiO32-,S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甲中电池的负极是镁片,乙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铝片(填“铝片”或“镁片”).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Al+4OH--3e-=AlO2-+2H2O.
(3)如果甲与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Mg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Al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不可靠(填“可靠”或“不可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合物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后再酸化可得到化合物B和C.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C2H4O2,则B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足量的B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取代)反应
(2)C的分子式是C11H12O4
(3)C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为(任写一种).
①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②1 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可生成2mol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表:
①烧焦羽毛味;②蓝色;③银镜(析出银);④砖红色沉淀;⑤黄色;
被鉴别的物质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现象(填入序号即可)
葡萄糖新制氢氧化铜
淀粉碘水
蛋白质浓硝酸
蛋白质燃烧
葡萄糖银氨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HCl,贮存少量C12;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B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锥形瓶内液面下降.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D.
ABCD
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硅胶浓硫酸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液体为紫红色.
(5)某同学建议将装置F中的药品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老师认为不妥,用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4HSO3-+Cl2=SO42-+2Cl-+3S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将一定量的SO2和O2充入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下列哪个量不再变化时,并不能说明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A.混合气体的密度B.混合气体的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D.SO2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