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SO2和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防止大气污染的是(  )
A.将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从国家Ⅱ号标准提高到国家Ⅲ号标准
B.采用强氧化剂将SO2氧化为SO3再排放到大气中
C.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中硫的含量
D.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

分析 A.提高排放标准,可改善空气质量;
B.SO2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C.煤中含有S元素,燃烧会产生SO2
D.石灰石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能起到固硫的作用.

解答 解:A.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将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从国家Ⅱ号标准提高到国家Ⅲ号标准,可减少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弱酸,采用强氧化剂将SO2氧化为SO3再排放到大气中,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强酸硫酸,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故B错误;
C.煤中含有S元素,燃烧会产生SO2,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能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故C正确;
D.煤中含有S元素,向煤中加入适量的CaCO3(或CaO),高温下石灰石分解生成CaO,可与SO2以及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frac{\underline{\;高温\;}}{\;}$2CO2+2CaSO4,可以大大减少燃物产物中SO2的量,能有效防止大气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是否改善空气质量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在元素周期表中,C是E的邻族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是30,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有甲、乙、丙、丁四种,这四种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如表:
 化合物甲 乙 丙 丁 
 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A和C
1:1 
 B和A
1:X
D和E
1:3 
B和E
1:4 
(1)化合物甲的电子式是
(2)已知有机物乙的分子为平面结构,碳氢键键角为120°,当X=2时,乙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当X=1时,乙的二氯代物结构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
11H  ②21H  ③31H  ④14C  ⑤14N  ⑥16O  ⑦35Cl2  ⑧37Cl2
(1)以上8种微粒共有6种核素,涉及5种元素.
(2)互为同位素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产物C和D的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高于断开反应物A和B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B.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图1:

(1)两种方法的沉淀池中均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
(2)若沉淀池含800.00mol NH3的水溶液质量为54.00kg,向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至反应完全,过滤,得到滤液31.20kg,则NH4HCO3的产率为92%.
(3)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氨要循环使用,但不需要补充,在母液中加生石灰前先要加热的原因是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
(4)根据联碱法中从滤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bd(选填编号).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能增大NH4+的浓度,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能提高Na+的浓度,使NaHCO3结晶析出
d.通入氨气能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5)联碱法相比于氨碱法,氯化钠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Ⅰ,
联碱法的另一项优点是避免产生大量的含有CaCl2的溶液,或节省石灰窑、蒸氨塔等设备.
(6)从沉淀池析出的晶体含有NaCl杂质,某同学在测定其NaHCO3的含量时,称取5.000g试样,配制成100mL溶液,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测定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待测液(mL)0.6000mol/L盐酸溶液的体积(mL)
初读数终读数
第一次  20.001.0021.00
第二次  20.00如右图Ⅰ如右图Ⅱ
①第二次滴定,从图2-Ⅰ图2-Ⅱ显示消耗的盐酸溶液体积为20.20ml.
②该实验测定NaHCO3含量的计算式为ω(NaHCO3)=10.1%.
③该同学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产生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cd(选填编号).
a.待测液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滴定至变橙色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c.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mL进行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C2H4B.C5H12C.C3H6D.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 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 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 3mol/L稀硫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C(石墨)=C(金刚石)△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H2(g)+F2(g)=2HF(g);△H1=-270kJ/mol,则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热量
D.S(s)+O2(g)=SO2(g);△H1,S(g)+O2(g)=SO2(g);△H2,△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