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气密性已检验)进行实验.

(1)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①甲、乙两同学选用以下试剂进行实验(0.1mol•L-1 KI溶液,30% H2O2溶液、0.1mol•L-1H2SO4溶液、淀粉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现象
向Ⅰ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连接Ⅰ、Ⅳ,打开活塞Ⅰ中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向Ⅱ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和稀硫酸.连接Ⅱ、Ⅳ,点燃酒精灯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2+4I-+4H+=2I2+2H2O.
②甲用Ⅱ加入试剂替换Ⅰ后,Ⅳ中仍加入KI、淀粉溶液,再次实验时Ⅳ中溶液不变蓝.由此他猜测第一次实验时可能是Ⅰ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甲又将Ⅰ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a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
a.酸性KMnO4           b.FeCl2            c.Na2S
③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结论: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易被O2氧化.
(2)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时CO2参与了反应.丙、丁两同学为探究该反应中CO2的作用,进行下列实验.
操作现象
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并在上层覆盖少量煤油.使Ⅰ中发生反应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将气体通入Ⅳ的溶液中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Ⅲ中加入必要试剂,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依次连接Ⅰ、Ⅲ、Ⅳ,打开活塞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①丙实验的目的是证明CO2不能氧化I-
②丁实验的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Na2O2
③为证明CO2所起的作用,可进行的操作是:取上述丁实验后Ⅳ中溶液,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

分析 (1)①根据装置Ⅰ不需要加热制取氧气可知利用的是双氧水的分解,然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氧化成碘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证明Ⅰ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氧气和双氧水都具有氧化性,需要利用不同性质进行检验;
③根据甲和乙的实验操作方法及反应现象得出结论;
(2)①根据丙的操作方法可知,通入碘化钾溶液的气体为纯净的二氧化碳,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氧化碘离子;
②实验丁的目的是验证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后,碘化钾溶液是否更容易被氧化,据此可知装置Ⅲ中所盛放的试剂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③碘离子与氧气、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碘单质和碳酸钾,丁实验后Ⅳ中溶液会含有碳酸根离子,根据具有碳酸根离子的常用方法解答.

解答 解:(1)①装置Ⅰ中不能加热,应该选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说明氧气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O2+4I-+4H+=2I2+2H2O;
②a.KMnO4,高锰酸钾溶液能够将双氧水氧化,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氧气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a正确;
b.FeCl2,氧气和高锰酸钾溶液都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无法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双氧水,故b错误;
c.Na2S,高锰酸钾和氧气都能够氧化硫化钠,无法用硫化钠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双氧水,故c错误;
故答案为:a;
③根据甲再次实验后,由于碘化钾不是在酸性条件下,则溶液没有变蓝,而用硫酸酸化的KI溶液容易变蓝,证明了碘化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易被O2氧化,
故答案为: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易被O2氧化;
(2)①根据丙的操作方法可知,通入碘化钾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而溶液没有变蓝,从而证明CO2不能氧化I-
故答案为:证明CO2不能氧化I-
②装置Ⅰ中产生了二氧化碳,装置Ⅲ中应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从而验证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后,碘化钾溶液是否被氧化,由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实验实验装置Ⅲ中盛放的为Na2O2
故答案为:Na2O2
③为证明CO2所起的作用,可进行的操作为:取上述丁实验后Ⅳ中溶液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溶液中如果生成了沉淀,则证明装置Ⅳ中生成的碳酸根离子,二氧化碳在反应中提供氢离子,
故答案为:滴入CaCl2(或BaCl2)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实验室中物质的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方法,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0℃时,纯水中C(H+)>C(OH-B.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水的电离过程是放热过程D.水是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实验室里可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的发生装置;   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分液漏斗(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B(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①制取温度不同;②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2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M(填写编号字母);冷却后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过滤(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红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黄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B.镁与铜、铝等金属形成的合金大量用于制造火箭、飞机、导弹
C.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可用FeCl3溶液腐蚀Cu
D.氯气有毒,不能用于药物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从分类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B.水玻璃、明矾溶液均为混合物
C.硫酸、纯碱、NaCl分别属于酸、碱、盐D.KCl和Cu均属于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地煤矸石经预处理后主要含SiO2(60%)和Al2O3(30%),其余为Fe2O3、FeO.某实验小组利用其提取Al(OH)3

(1)“酸浸”过程中Al2O3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酸浸”前常常将煤矸石粉碎,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
(2)氧化过程除了可用Cl2氧化Fe2+外,也可以用H2O2进行氧化,试写出用H2O2氧化Fe2+(酸溶时盐酸过量)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3)水解的目的是使Al3+和Fe3+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那么检验水解过程中Fe3+已被完全沉淀的方法是:取滤液Ⅰ少许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血红色,则Fe3+已经沉淀完全.
(4)称取304g煤矸石,按上述流程制取Al(OH)3,碱溶后过滤,得到滤渣Ⅱ42.8g,则在氧化时至少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的体积为2.24L.(忽略制取过程中的损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小苏打与盐酸混合HCO3-+H+=H2O+CO2
(2)CO2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Ca2++CO2+2OH-=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0.1mol/L NaOH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 L该溶液中含有NaOH 4.0 g
B.给NaOH溶液通电,使NaOH发生电离
C.NaOH的电离方程式是:NaOH═Na++OH-
D.NaOH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OH-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写出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2H2O+Cl2↑.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也可制得Cl2,某同学利用该原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做氯气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哪几处?②③④(填序号)
(2)化工厂生产盐酸的主要过程如图乙所示:

其中关键的一步为(如图丙所示)氯气和氢气在燃烧管口燃烧,生成HCl.由于氯气有毒,因此,通入气体的合理方式是:A处通入氢气,B处通入氯气,该过程涉及的操作有:①通氯气  ②通氢气  ③点燃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③①(填序号)
(3)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完成下列填空:
①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化学计量数是1,也请写上):
5Cl2□+I2□+6H20□-→2+10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