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同学进行影响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速率因素的研究.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K2SO4+2MnSO4+10CO2↑+8H2O.室温下,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①
加入试剂(取等体积溶液) 0.01mol/LKMnO4
0.1mol/LH2C2O4
 0.01mol/LKMnO4
0.1mol/LH2C2O4
MnSO4固体
 0.01mol/LKMnO4
0.1mol/LH2C2O4
Na2SO4固体
褪色时间/s 116 6 117
请回答:
(1)该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Mn2+是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催化剂,起着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2)还可以控制变量,研究哪些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浓度等.
(3)进行上述三个实验后,该同学进行反思,认为实验①的现象可以证明上述结论.请你写出实验①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KMnO4溶液褪色的速率开始十分缓慢,一段时间后突然加快,因为反应生成的MnSO4是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4)实验②选用MnSO4固体而不是MnCl2固体的原因是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氯化锰中的氯离子,也会使KMnO4溶液褪色,产生干扰.

分析 (1)实验①、②、③中使用的反应物是都是 0.01 mol/L KMnO4、0.1 mol/LH2C2O4,都在室温下反应,说明浓度相同,温度相同,对比其他条件以及高锰酸钾褪色时间的快慢,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2)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温度、浓度等分析;
(3)根据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了MnSO4来分析;
(4)根据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氯化锰中的氯离子,也会使KMnO4溶液褪色,产生干扰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实验①、②、③中使用的反应物是都是 0.01 mol/L KMnO4、0.1 mol/LH2C2O4,都在室温下反应,说明浓度相同,温度相同,高锰酸钾褪色时间最快的是②,加了硫酸锰,③中加的是硫酸钠与①褪色时间基本相同,对比得知起催化作用的是Mn2+
故答案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Mn2+是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催化剂,起着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2)除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外,还有其他的外界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故答案为:温度、浓度等;
(3)实验②中是单独加入催化剂MnSO4,而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本生是会生成MnSO4的,那么这个反应的产物就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所以实验①的现象是:KMnO4溶液褪色的速率开始十分缓慢,一段时间后突然加快,因为反应生成的MnSO4是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
故答案为:KMnO4溶液褪色的速率开始十分缓慢,一段时间后突然加快,因为反应生成的MnSO4是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
(4)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氯化锰中的氯离子,也会使KMnO4溶液褪色,从而缩短褪色时间,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氯化锰中的氯离子,也会使KMnO4溶液褪色,产生干扰.

点评 本题考查了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其他条件不变,控制其中的一个变量进行分析,另外考查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性,题目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E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酯,其合成线路如图所示,其中A是苯的同系物,1molA与1mol苯分别完全燃烧时,A比苯多消耗3molO2,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B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1molC发生银镜反应时最多可得到4molAg.

已知:
(1)$\stackrel{-H_{2}O}{→}$
(2)2-CHO$→_{②H+}^{①浓KOH△}$CH2OH+COOH
(1)A的名称是邻二甲苯或1,2-二甲苯.
(2)X的结构简式为
(3)C发生银镜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4[Ag(NH32]++4OH-$\stackrel{△}{→}$+2NH4++4Ag+6NH3+2H2O
(4)D→E的化学方程式为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有19种,
①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的结构简式为
(6)以C和乙烯为基本原料,经如图所示变化可得到一种用途广泛的酯类增塑剂G:

①试剂I是水.
②若生成G的反应中,消耗掉的H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G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对于A2+3B2?2C+D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B2)=0.8mol(L•s)-1B.v(A2)=0.4 mol(L•s)-1
C.v(C)=0.6 mol(L•s)-1D.v(D)=0.1 mol(L•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有机化合物F是治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之一,能够缓解感冒时带来的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R、R′、R″均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原子);
②A蒸汽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53倍.
回答下列问题:
(1)R-H名称为溴乙烷;A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E的结构简式为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4)B的消去反应产物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G,请写出G的结构简式:
(5)满足下列要求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②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且存在顺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写反式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实验方案回答表格中的问题:


实验目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化学反应速率影响
实验步骤在三个相同的带活塞的漏斗中分别加入2~3mL约5%的H2O2,然后在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同时向三支试管中放入漏斗中的全部溶液,观察红墨水上升情况.
反应条件A少量MnO2B无催化剂C 2滴FeCl3溶液
实验现象
反应速
率大小
(用v (A)、v (B)、v (C)表示)
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H+、Mg2+、Na+、Ag+、Cl-、OH-、HCO3-、NO3-,已知该溶液能和金属铝反应,放出的气体只有氢气.试推断:若溶液和铝反应后有AlO2-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是OH-、Na+;还可能有较大量的离是Cl-、NO3-;若溶液和铝反应后有Al3+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含有的离子是Ag+、OH-、HCO3-、NO3-
(2)在含有Na+、Mg2+、HCO3-、SO42-的稀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1.
①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数滴,溶液呈淡粉红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
②充分加热①步所得的溶液,加热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气泡;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frac{\underline{\;\;△\;\;}}{\;}$Mg(OH)2↓+2CO2↑.
(3)已知NaHSO4是一种酸式盐.
①NaHSO4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CO2↑+H2O.
②2mol/L的NaHSO4溶液与1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兴趣小组进行“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将5.4g的铝片投入500mL 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图为反应产生氢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1)关于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②(填序号,下同);
①a→b段产生H2加快可能是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速率
②b→c段产生H2较快可能是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
③c以后,产生H2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是铝片趋于消耗完全
(2)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mL 1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mL5mol•L-1硫酸的快,可能的原因是②;
①盐酸中c(H+)的浓度更大 ②Cl-有催化作用 ③SO42-有催化作用 ④Al3+有催化作用
(3)要加快铝与硫酸溶液制H2的反应速率,小组成员提出一系列方案,比如:
①加入某种催化剂; ②加入蒸馏水;③将铝片换成铝粉;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mol/L; 以上方案不合理的有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查阅资料:无水醋酸钠是无色无味的结晶体,在空气中可被风化,可燃.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加热可以制得X气体,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1)装置E中反应方程式是CH3COONa+NaOH$→_{△}^{CaO}$Na2CO3+X↑,X的化学式是CH4
(2)在C中收集气体X和Cl2为1:1体积混合,然后在光照下反应:
①C装置所盛放液体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②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含有的HCl;光照后所得产物有5种;
③装置D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强;接收可能溢出的液体;
(3)某学生为了测定X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选用了F、G、H仪器:
①该同学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是E、G、H、F;
②该同学测定的相关数据是:
装置实验前的质量/g实验后的质量/g
F22.533.6
H42.451.4
数据是否完全,说明原因数据是不完全,因为只能确定有机物中的碳氢元素含量,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应称取C 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
由以上数据可知X中碳氢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选填“>”、“<”)1:4,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F 装置后面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了F 装置,造成含碳量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有机化合物M的结构简式为,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B.仅考虑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变化,M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C.该有机物的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D.该有机物一定条件下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