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A为金属单质; B为红褐色固体;E为密度最小的气体;G为浅绿色溶液。
(Ⅱ)D为黄色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Ⅲ)D能将某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2)G生成B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 ;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3)D的水溶液显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
(4)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气体C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消耗0.1mol KI,转移的电子数约为3.612×1023 个。请按照要求填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用化学用语解释 |
将少量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 | 溶液最初变成 色 | |
继续通入气体 | 溶液逐渐变成无色 |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学业水平模拟(十四)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M、N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M同主族,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Z和N可以形成ZN2型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Y>Z
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M>N D. 单质的氧化性:X<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枣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由高到低:NH3> PH3
B. 晶体熔点由高到低:SiC14> SiO2
C. 酸性由强到弱:HC1O4>HC1O
D. 晶体熔点由高到低:MgO> 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枣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2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c与d同周期,d的原子半径小于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 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 只有a与题中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 c、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枣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 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 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一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某气体仍无沉淀,则该气体可能是( )
A. Cl2 B. NH3 C. NO2 D.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一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元素存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 工业制硫酸、硝酸的关键步骤都应用了催化氧化的方法
C. 水泥、玻璃、光导纤维都是硅酸盐产品
D. 钠、铝、铁、硫、氯等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综合利用海水可以制备食盐、纯碱、金属镁等钩质,其流程示意图如下:
(1)在上述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2)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粗盐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制得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如下:
①溶解;
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OH溶液、_____________;
③过滤;
④______________;
⑤蒸发结晶。
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X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Na+和________________。
(5)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含NaCl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第二次(3月)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
A. Ca(ClO3)2 B. Ca(ClO)2 C. NaClO D. 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