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
A.MgCl2B.HClC.H2OD.NaOH

分析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H元素除外)、第IIA族元素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解答 解:A.氯化镁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中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HCl分子中H-Cl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水分子中H-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H-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键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及其区别是解本题关键,注意A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第一次质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A.淀粉 B.KNO3 溶液 C.FeC13 晶体 D.熔融的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标准碱液进行中和滴定,测定某酸液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为(  )
A.未知浓度酸液用滴定管量取,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用待测酸液润洗
B.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没用待测液冲洗
C.量取酸液的体积时,开始仰视凹液面,取液结束时俯视凹液面
D.滴定开始滴定管尖端有气泡,到达终点时尖端无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如图Ⅰ所示是1mol 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O2(g)+CO(g)=NO(g)+CO2(g)△H=-234 kJ•mol-1
(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

①已知:H2(g)+Cl2(g)═2HCl(g)△H=-185kJ/mol;
E(H-H)=436kJ/mol,E(Cl-Cl)=247kJ/mol,则E(H-Cl)=434KJ/mol.
②图Ⅱ表示氧族元素中的氧、硫、硒、碲生成氢化物时的△H数据,根据△H数据可确定a、b、c、d分别代表哪种元素,试写出硒化氢在标准状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Se(g)=Se(s)+H2(g)△H=-81kJ/mol.
(3)已知:Fe2O3(s)+3CO(g)═2Fe(s)+3CO2(g)
△H=-25kJ/mol                                          ①
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kJ/mol                                        ②
Fe3O4(s)+CO(g)═3FeO(s)+CO2(g)
△H=+19kJ/mol                                        ③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FeO(s)+CO(g)=Fe(s)+CO2(g)△H=-11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对于4FeS2(s)+11O2(g)═2Fe2O3(s)+8SO2(g),试回答有关的问题:为了提高生成SO2的速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
A.增加FeS2的量B.增大O2的浓度C.升高温度D.减小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反应2SO2(g)+O2(g)?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3mol•L-1,已知此段时间内氧气的平均速率为0.015mol/(L•S)在这段时间内用(  )
A.2sB.5 sC.10 sD.20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A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Ⅶ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B.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C.NaH的存在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ⅦA的观点
D.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原子轨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2,3-二乙基-2-丁烯B.2,3-二乙基-3-丁烯
C.3-甲基-2-乙基-2-戊烯D.3,4-二甲基-3-己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验证同周期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将钠、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钠与盐酸反
应最剧烈.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出现浑浊现象,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Ⅱ.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倒吸.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